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旨相公

三旨相公

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,庸碌无为,上朝退朝,惟诵圣旨事。王珪(1019-1085年),字禹玉,成都华阳(今属四川)人。仁宗时进士,通判扬州,召直集贤院,修起居注。进知制诰,为翰林学士,知开封府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拜参知政事(执政),九年(1076年)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,集贤殿大学士。自执政至宰相共六年,无所建树,惟倡导阿谀顺从之风。他本人上朝退朝,惟诵圣旨。上朝时,将各种奏章上呈,说“取圣旨,请皇上裁决”;待神宗批复后,说“领圣旨”;下朝后又对呈递奏章的人说“已得圣旨”。自己不提任何意见,不作任何决定,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。因此,人们讥讽他为“三旨相公”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12《王珪传》10242、10243页:“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,九年,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集贤殿大学士。……然自执政至宰相,凡十六年(十为衍字),无所建明,率道(通“导”)谀将顺。当时目为‘三旨相公’,以其上殿进呈,云‘取圣旨’;上可否讫,云‘领圣旨’;退谕禀事者,云‘已得圣旨’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李晖吉、徐讚《龙文鞭影》2集上卷:“四如给事,三旨相公。”注:“唐(宋)王珪为相,一无建白。上殿进呈,云‘取圣旨’;上可否讫,云‘领圣旨’;退谕禀事者,云‘已得圣旨也’。时称为‘三旨宰相’。”(四如给事,指宋给事李邺,使金还,云:“金人上马如龙,步行如虎,渡山如獭,登城如猿。”时人号为“四如给事”。)


偏正 原嘲讽徒拥高位而无能的宰相。后指只能上传下达碌碌无为,而居要职的人。《宋史·王珪传》:“自执政凡十六年,无所建明,率道谀将顺,当时目为~。以其上殿进呈,云取圣旨,上可否讫,云领圣旨,退谕禀事者,云已得圣旨也。”△贬义。用于窃据要职的庸才。→庸庸碌碌↔出类拔萃


【词语三旨相公】  成语:三旨相公汉语词典:三旨相公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

    按照礼法,只听说学生来就老师受业,没听说老师去就学生授业。 古代表示尊师重道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。”孔颖达疏:“凡学之法,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;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。”《韩诗外传

  • 别鹤离鸾

    源见“别鹤操”、“离鸾别凤”。比喻夫妻离散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槐西杂志四》:“君百计营求,归吾妻子,恒耿耿不忘。今君别鹤离鸾,自合为君料理。”见“别鹤孤鸾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四》:

  • 宋玉东邻

    同“宋玉东墙”。清顾贞观《一剪梅》词:“一道银墙界粉真,宋玉东邻,阮籍西邻。”

  • 杯酒劝长星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太元末,长星见,孝武心甚恶之。夜华林园中饮酒,举杯属星云:‘长星,劝尔一杯酒,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?’”长星,古星名,类似彗星,古人以为,长星出现是将有兵革之事的征兆

  • 被褐怀玉

    《老子》第七十章“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,是以圣人被褐怀玉。”褐:古代穷苦人穿的衣服。玉:比喻才德。身披粗布衣服,然而怀藏宝玉。后因以“被褐怀玉”比喻处境贫苦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。三国魏.曹操《求贤令》:“

  • 吠尧

    源见“桀犬吠尧”。称臣仆或奴才为维护主子攻击好人。宋岳珂《桯史.楚齐僭册》:“余尝得其二册文,为删其吠尧者而剟录之。”【词语吠尧】   汉语大词典:吠尧

  • 社鼠

    同“社鼠城狐”。《资治通鉴.梁武帝天监十七年》:“今此僧徒,恋著城邑……此乃释氏之糟糠,法王之社鼠,内戒所不容,国典所共弃也。”【词语社鼠】   汉语大词典:社鼠

  • 天下无敌

    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夫国君好仁,天下无敌。”天下没有敌手。形容本事高,力量强,战无不胜。唐.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上:“王积薪棋术功成,自谓天下无敌。”《喻世明言》卷二一:“又选得精兵三万人,军威甚盛,自

  • 碧鲜

    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檀栾婵娟,玉润碧鲜。”原用以形容竹的色泽。后以“碧鲜”为竹的别名。《旧五代史.扈载传》:“载因游相国寺,见庭竹可爱,作《碧鲜赋》题其壁。”宋范仲淹《寄题孙氏碧鲜亭》诗:“天地何风流

  • 壮士声

    同“壮士歌”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法云寺》:“延伯每临阵,常令僧超作壮士声,甲胄之士莫不踊跃。”【词语壮士声】   汉语大词典:壮士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