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与人为善

与人为善

原指与人同做好事。后也用作善意帮助人或帮助人进步的意思。孟子说,子路这个人,一听到人家告诉他有过错就表示高兴,大禹听到有益的话,便向人拜谢。大舜比他们两个更伟大,他愿意跟别人一同行善,抛弃自己不对的,听从人家对的,乐于吸取别人的好处来行善。从他在下面种田、烧制陶器、打渔以至到作皇帝,没有不是从别人那里虚心学习来的。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,其实,这也是帮助鼓励别人行善的好作风。所以君子的所作所为没有比跟别人一同行善更伟大的了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公孙丑》上:“孟子曰:‘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;禹闻善言则拜。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自耕稼、陶、渔以至为帝,无非取于人者。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程颐《伊川文集》3《论礼部看详状》:“夫与人为善,君子所乐;乱国之聘,夫子亦往。”


偏正 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。语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”亦指赞助别人做好事。明·李贽《答耿司寇》:“某行虽不谨,而肯~;某等行虽端谨,而好以佛法害人。”现指善意帮助别人。凌晨《“女大学生宿舍”新篇》:“她们怀着一颗~,分忧解愁的心,分头认真写了回信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偕同、赞助别人做好事,或善意帮助别人。→为善最乐 助人为乐成人之美 ↔嫁祸于人 委过于人 迁怒于人 故入人罪 恶语中伤


解释与人:和别人一起。为善:做好事。本指同别人一起做好事。现在多用来指善意地帮助别人。

出处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”

孟子教导自己的学生说:“孔子的学生子路,如果别人指出他的错误,他会非常高兴。大禹也是一样,如果听到对他有益的话,他就会拜谢人家。古代伟大的帝王舜更是了不起,他做好事时,不分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。他摈弃自己的缺点,学习别人的长处,乐于从别人那里吸取优点来做有益的事。从他最早时耕田、种地、制陶、打鱼直到最后成为帝王,没有哪个时候不向别人学习。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有益的事,就是和别人一起做有益的事。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,就是和别人一道做有益的事。”

近义乐于助人

例句

老王总是与人为善,所以同事们都非常喜欢他。


【词语与人为善】  成语:与人为善汉语词典:与人为善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范

    源见“剪发待宾”。贤母的典范。明姚夔《挽张侍郎母》诗:“无复潘舆过院落,空留陶范在庭闱。”【词语陶范】   汉语大词典:陶范

  • 草茅之臣

    在野之臣。《仪礼.士相见礼》:“在邦则曰市井之臣,在野则曰草茅之臣。”见“草莽之臣”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在邦则曰市井之臣,在野则曰~。”【词语草茅之臣】  成语:草茅之臣汉语大词典:草茅之臣

  • 刀梦

    同“刀州梦”。宋梅尧臣《送宋明端知成都》诗:“刀梦殊祥后,锋车急占中。”【词语刀梦】   汉语大词典:刀梦

  • 袁绍杯

    《后汉书.郑玄传》:“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,遣使要玄,大会宾客,玄最后至,乃延升上座。身长八尺,饮酒一斛,秀眉明目,容仪温伟。”东汉末年,大将军袁绍镇守冀州时,因慕郑玄才名,曾大宴宾客,邀玄为上宾。玄

  • 鸣于乔木

    源见“出谷迁乔”。比喻仕进达于高位。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鸣于乔木,乃金声而玉振之。”述补 比喻仕途达到高位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

  • 穷途阮子

    同“穷途阮籍”。元何景福《和李鹏飞紫童歌韵》:“扶颠持危用舍在我尔,讵知穷途阮子空猖狂。”

  • 三枝誓箭

    源见“锦囊三矢”。指牢记父志,誓雪遗耻。元张宪《李天下》诗:“三枝誓箭挂马鞍,誓与先王刷遗耻。”按,李天下,唐庄宗 李存勖的艺名。

  • 己所不欲,毋加诸人

    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《管子》:“恕者,以身为度者也。~。”

  • 屈轶佞则指

    同“屈轶指佞”。唐李咸用《读修睦上人歌篇》诗:“才似烟霞生则媚,直如屈轶佞则指。”

  • 馀肉

    源见“陈平分肉”。指祀社神后的肉。唐刘言史《嘉兴社日》诗:“消渴天涯寄病身,临邛知我是何人。今年社日分馀肉,不值陈平又不均。”《汉书.霍去病传》:“少而侍中,贵不省士。其从军,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,既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