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且食蛤蜊

且食蛤蜊

南史.王弘传》附王融:“(王融)诣王僧佑(南齐人,字胤宗,善《老》《庄》,工草隶,官至黄门侍郎),因遇沈昭略(南齐人,字茂隆,使酒仗气,为高帝萧道成所赏识,及高帝即位,迁官侍中)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少年?’融殊不平,谓曰:‘仆出于扶桑(扶桑原本是神话中的树名,传说日出其下)入于旸谷(旸谷,又称汤谷,本是日出的地方,这里说入于旸谷概指经过一周的运行,回到始出之处),照耀天下,谁云不知,而卿此问(王融赌气把自己比为太阳,发出反问,以回敬沈昭略)?’昭略云:‘不知许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

南齐时,王融去拜访王僧佑,遇到沈昭略。融与沈不相识。沈问少年是谁?王融对沈的不恭敬的问话很是不满,便故意自我张扬了一番。沈昭略听了王融的气话,一时不好作回答,便只得装作未加理会,随便答了一句,把事情敷衍过去。

后因以“且食蛤蜊”用为随便敷衍一下,对事情姑置不问的典故。宋.虞俦《尊白堂集》卷二“雪晴后书怀”诗:“咄咄(见“书空”条)那容如许事,尊(古代酒器)前且食蛤蜊休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融躁于名利,自恃人地,三十内望为公辅。初为司徒法曹,诣王僧祐,因遇沈昭略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谓曰:‘仆出于扶桑,入于汤谷,照耀天下,谁云不知,而卿此问?’昭略云:‘不知许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南朝齐王融 (字无长) 急功近利,以为自己门第很高,想在三十岁内做到公卿。开始任司徒法曹,去见王僧祐,遇到沈昭略,二人不相识。沈昭略几次看他,问主人:“这位少年是谁?”王融很不高兴,说:“我像太阳一样,从扶桑出,到汤谷入,照耀天下,谁人不知,而你还这么问?”沈昭略说:“这些事我都不晓得,且吃蛤蜊吧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不予关注,姑置不问。

【典形】 吃蛤蜊、且食蛤蜊、食蛤蜊、食蛤。

【示例】

〔吃蛤蜊〕 宋·汪元量《鹧鸪天》:“水边莫话长安事,且请卿卿吃蛤蜊。”

〔且食蛤蜊〕 清·黄遵宪《罢美国留学生感赋》:“我不知许事,我且食蛤蜊。”

〔食蛤蜊〕 宋·黄庭坚 《戏赠世弼》:“谁能著意知许事,且为元长食蛤蜊。”


【词语且食蛤蜊】  成语:且食蛤蜊汉语词典:且食蛤蜊

猜你喜欢

  • 寻源使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八:“闻道寻源使,从天此路回。”【词语寻源使】   汉语大词典:寻源使

  • 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

    文武:周文王、武王。布:展布,陈列。方策:典籍。 周文王武王的施政主张,都展示在典籍之上。 意谓国家重大政事,都有陈规可循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哀公问政,子曰:‘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’”郑玄注:

  • 长卿四壁

    源见“家徒四壁”。形容一贫如洗。司马相如,字长卿。清赵执信《索纸行》:“长卿四壁羞文君,千金万里来长门。”

  • 投辖陈遵

    源见“陈遵投辖”。泛指好客的主人。清赵翼《刘檀桥编修六十寿》诗之二:“投辖陈遵无昼夜,吹笙子晋本神仙。”【词语投辖陈遵】  成语:投辖陈遵

  • 曳尾龟

    源见“曳尾泥涂”。比喻甘于贫贱而全身者。唐白居易《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》诗:“麒麟作脯龙为醢,何似泥中曳尾龟!”宋王禹偁《谪居感事》诗:“兀兀拖肠鼠,悠悠曳尾龟。”【词语曳尾龟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苏子节

    同“苏武节”。元耶律楚材《和人韵》:“毛落难寻苏子节,囊空犹有老莱衣。”清无名氏《指南梦》四出:“死生苏子节,贵贱翟公门。”【词语苏子节】   汉语大词典:苏子节

  • 坠髻

    同“堕马髻”。唐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风流夸坠髻,时世斗愁眉。”【词语坠髻】   汉语大词典:坠髻

  • 挂席为门

    源见“长者辙”。指隐士简陋的居处。唐杨炯《寻杨隐居诗》序:“诛茅作室,挂席为门。”兼语 形容家很贫穷或居宿处十分简陋。有时指隐士居处。典出汉初丞相陈平,好读书,在未进仕途前,家里很穷,用破席挂着当门扇

  • 目短于自见

    目能清楚地观察他物,却不能看见自己。比喻人无自知之明。《韩非子.观行》:“目短于自见,故以镜观面。智短于自知,故以道正己。”【词语目短于自见】  成语:目短于自见汉语大词典:目短于自见

  • 祈沉

    谓天子巡狞祭祀山川。《考工记.玉人》“天子以巡守,宗祝以前马”,郑玄注:“其祈沉以马,宗祝亦执勺以先之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《小尔雅》:‘祭山川曰祈沉。’按《尔雅》:“祭山曰庪县,祭川曰浮沉。’祈(庪)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