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为民请命

为民请命

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乡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后因以“为民请命”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。《明史.青文胜传》:“逋赋数十万,敲扑死者相踵。文胜慨然诣阙上疏,为民请命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.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。”


偏正 替老百姓请求解除痛苦,保全生命。语本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乡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替人民解除痛苦办好事。


解释原指替老百姓申诉痛苦,保全他们的性命。后指替老百姓说话。

出处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乡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

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,韩信所向披靡,平定了魏、赵、燕、齐等地。随着战事的发展,韩信的势力越来越强,出于形式的需要,刘邦封他为齐王。

韩信做了齐王后,项羽派遣武涉前去游说,希望他放弃刘邦,归顺自己。但韩信认为刘邦十分亲近和信任自己,就拒绝了武涉。

武涉离开后,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于韩信,就以看相为借口,接近韩信,对他说:“当今刘项两家的命运,都悬在您的手上。您替汉王出力,汉王就胜利;替项王出力,项王就胜利。现在天下百姓久受战乱之苦,都希望有片刻的安定,我希望您能听取我的计策,让他们双方都一起存在,而您跟他们三分天下,鼎足而立。凭借您的聪明才智,众多的人马装备,占据着强大的齐国,而又有燕、赵作为附从,假如出兵到刘、项双方兵力薄弱的地方,来牵制他们的后方,再顺应百姓的心愿,向西进军,替百姓出气诉苦,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闻风而动来响应您了,还有谁敢不听从呢?”蒯通多次劝说,韩信终究犹豫不决,不忍心背叛汉王。同时,韩信又自认为功劳很大,刘邦应该不会对自己做得太过分,就谢绝了蒯通。

例句

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。


【词语为民请命】  成语:为民请命汉语词典:为民请命

猜你喜欢

  • 击楫中流

    《晋书.祖逖传》:“(祖逖)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,中流击楫而誓曰:‘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。’”祖逖是东晋名将,曾率部收复中原,渡江时中流击楫,表示了自己的决心。后常用此故事喻立志干事业

  • 高拥书城

    源见“坐拥百城”。形容藏书丰富。清冯登府《洞仙歌.自题海峤重游图》词:“手板便抛离,高拥书城,又过了兰风橘雨。”

  • 竹林七子

    同“竹林七贤”。唐李白《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》诗:“竹林七子去道赊,兰亭雄笔安足夸?”【词语竹林七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竹林七子

  • 王孙遇漂

    源见“一饭千金”。指饥饿者遇到救助。清李渔《慎鸾交.情访》:“今日呵,又不是王孙遇漂母,林宗过茅,为甚把盘中草蔬俱尝到?”

  • 如芒在背

    同“芒刺在背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崔秀才》:“众闻之,无不赧然,如芒在背。”述宾 好像芒刺扎在背上。形容非常不安。语本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在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。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

  • 日引月长

    《国语.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狩、罼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后以“日引月长”谓事物随时光不断增长。《三国志.魏刘馥传》:“入作纳言,出临京任,富

  • 金针偷度

    同“金针暗度”。清龙启瑞《瑞鹤仙.七夕》词:“问何人能解,金针偷度,补尽情天懊恼。”【词语金针偷度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针偷度

  • 亢位

    源见“亢龙有悔”。《易.乾》卦“上九”的爻辞为“亢龙有悔”,故称爻位为亢位。相传孔子解释“亢龙有悔”时说:“贵而无位,高而无民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,是以动而有悔也。”后因以“亢位”为前朝失位、后代受禅之

  • 持紫荷

    《宋书.礼志五》:“尚书令、仆射、尚书手板头复有白笔,以紫皮裹之,名笏。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,缀之朝服外,俗呼曰紫荷。或云汉代以盛奏事,负荷以行。”紫荷,指古代近侍大臣负于朝服上的紫色囊袋。因以“持紫荷

  • 卜商修文

    同“地下修文”。宋王安石《葛兴祖挽辞》:“孙宝暮年犹主簿,卜商今日更修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