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乐不思蜀

乐不思蜀

原意为因生活舒适而忘了故国的蜀地,后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。刘禅(207-271年)字公嗣,小字阿斗,涿郡涿县(今河北涿县)人。刘备之子。初由诸葛亮辅政,诸葛亮死后,信任宦官黄皓,朝政腐败。公元263年,魏军进迫成都,出降。后被封安乐公。蜀汉灭亡后,刘禅全家被迁往洛阳,封安乐县公。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,并为之表演四川地方的技艺。别人都感伤不已,而刘禅却嬉笑自若。司马昭对贾充说:“一个人没有心肝,难道能达到如此地步吗?即使诸葛亮在,也无法辅助他得以长久维持下去,何况姜维呢!”贾充回答道:“如果不是这样,殿下又怎能吞并蜀汉呢。”他日,司马昭问刘禅:“你很想念四川吗?”刘禅回答说:“我在这儿很快乐,不想念四川。”郤正听到后对刘禅说:“如果司马昭再问,你就哭着回答说:‘先人的坟墓都在四川,心中悲痛,无日不思回蜀’,如此可蒙蔽他。”碰巧司马昭又问,刘禅就按郤正所说回答,司马昭惊异地说:“怎么听起来好象郤正说的话呢!”刘禅大惊,睁圆两眼说:“确实如您听说。”左右的人大笑不止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蜀书》《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卷33第902页:“司马文王与禅宴,为之作故蜀技,旁人皆为之感怆,而禅喜笑自若。王谓贾充曰:‘人之无情,乃可至于是乎!虽使诸葛亮在,不能辅之久全,而况姜维邪?’……他日,王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八·海底奇境》:“如果没于洪涛,获此妙境,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。” 鲁迅《月界旅行》第七回:“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,或饮或食,忽踊忽歌,大有‘此间乐不思蜀’之意。”


述补 安乐得不再想念蜀国了。语本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禅传》“后主举家东迁”,裴松之注引晋·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文王与禅宴,为之作故蜀技,旁人皆为之感怆,而禅喜笑自若……他日,王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。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:“这两个被美景、被理想所陶醉的女孩子,~,把什么都忘了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沉湎欢乐而不思进取。→乐而忘归 乐而忘返 乐以忘忧 ↔狐死首丘


解释乐:快乐。思:想念、怀念。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。

出处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“后主举家东迁,既至洛阳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文王与禅(刘禅)宴,为之作故蜀技,旁人皆为之感怆,而禅喜笑自若……他日,王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

刘禅是三国豪杰刘备的儿子,但他并没有像他父亲一样的胸襟和能力。蜀炎兴元年(公元263年)冬天,魏国大将邓艾在绵竹打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,蜀汉的首都成都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。刘禅于是采纳了谯周的建议,向邓艾投降。魏国把刘禅的全家都迁到东方,封为安乐县公。

曹魏后期,司马昭把持了朝政。一次他宴请已经投降了的安乐公刘禅,故意安排了过去蜀国的歌舞。旁边的人一看,都觉得感慨悲怆,而刘禅自己却高高兴兴,喜笑如故。司马昭对贾充说:“人的无情,竟可到这种地步!即使诸葛亮活着,尚且不能长久周全地辅佐他,何况姜维呢?”贾充说:“假如不是这样,您怎么能吞并他们呢?”有一天,司马昭问刘禅:“你是否有点想念蜀地呢?”刘禅回答说:“这里非常快乐,一点也不怀念蜀地。”舍家只身跟随刘禅到魏国的郄正听说后,求见刘禅说:“假如司马昭以后再问,您就哭泣着回答说:‘我先人的坟墓远在陇地、蜀地,我的心向着西方而悲伤,没有一天不想。’”恰好司马昭又问他,刘禅就按照郄正教的话回答。司马昭说:“你所说的怎么这么像郄正的话呢?”刘禅吃惊地看着司马昭说:“确实如您所说,这些话正是郄正教我的。”旁边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。

近义乐而忘返

反义归心似箭

例句

国外富裕的生活并没有使他“乐不思蜀”,而是日夜怀念自己的祖国、故乡和亲人。


【词语乐不思蜀】  成语:乐不思蜀汉语词典:乐不思蜀

猜你喜欢

  • 焦烂客

    同“焦头上客”。清钱谦益《虫诗十二章.灯蛾》:“君看焦烂客,仍得坐高堂。”

  • 公侯复

    《左传.闵公元年》:“初,毕万筮仕于晋……辛廖占之,曰:‘吉……公侯之卦也。公侯之子孙,必复其始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万,毕公高之后。”春秋时,晋大夫辛瘳为毕万占卜,他视兆之后说卦象吉利,公侯之后必能复

  • 咫尺姿

    同“咫尺天颜”。唐元稹《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》:“切愧寻常质,亲瞻咫尺姿。”【词语咫尺姿】   汉语大词典:咫尺姿

  • 海棠梦

    源见“海棠睡”。指美梦。元乔吉《卖花声.太平元氏楼会集》曲:“杨柳帘前按舞娇,海棠梦里醉魂销。”

  • 汗马之劳

    《韩非子.五蠹》:“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,家困而上弗论,则穷矣。”《史记.萧相国世家》载:武臣对汉 高祖独予萧何“所食邑多”不服,曰:“臣等身被坚执锐,多者百余战,少者数十合,攻城略地,大小各有差。

  • 羊胛熟

    《新唐书.回鹘传》:“骨利干处瀚海北……其地北距海,去京师最远,又北渡海则昼长夜短,日入烹羊胛,熟,东方已明,盖近日出处也。”回鹘,即回纥,古代少数民族名。古人认为“骨利干”以北地方接近日出,故夜晚极

  • 庑下赁舂

    源见“梁鸿赁庑”。指贤士赁屋而居,劳作而食。傅尃《寄啸长沙一首》诗:“庑下赁舂知客冷,篱边种菊奈秋那!”

  • 文章憎命达

    憎:厌恶。达:显达。指诗文出色的人往往命运不好。唐.杜甫《天末怀李白》:“文章憎命达,魑魅喜人过。应共冤魂语,投诗赠泪罗。”也作【文章憎命】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等到出榜之后,杨扬仁领出落卷来

  • 贾氏如皋

    源见“如皋射雉”。谓以才艺博得心爱人的欢心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孟阳掷瓦,贾氏如皋。”

  • 玉箫

    源见“玉箫旧约”。借指痴情女子。宋史达祖《寿楼春.寻春服感念》词:“身是客,愁为乡。算玉箫犹逢韦郎。”元郑光祖《梧桐树.题情》套曲:“我青春,他年少,玉箫终久遇韦皋,万苦千辛休忘了。”【词语玉箫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