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九折回轩

九折回轩

九折:九折阪,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邛崃山,山路高峻险阻,曲折难行。回轩:倒转车头返行。西汉琅邪人王阳被任命为益州(治在今四川晋宁县东)刺史,在巡行所部,查核下级官吏治绩途中经过邛崃山九折阪时,王阳在车上看到山路奇险难行,就叹息说:“父母给了我这个身体,怎能屡次冒生命危险登上这险峻的山路呢?”于是,他就托病辞职返回故乡了。后以“九折”或“九折回轩”形容山势险峻,山路奇险难行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6《王尊传》3229页:“先是,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,行部至邛崃九折阪,叹曰:‘奉先人遗体,奈何数乘此险!’后以病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既克于九折,路威夷而修通。” 南朝陈·阴铿《蜀道难》:“轮摧九折路,骑阻七星桥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渡泸五月,葛亮有深入之兵;长坂九折,王尊有忠臣之路。” 唐·卢照邻《至望喜瞻目言怀贻剑外知己》:“圣图夷九折,神化掩三分。” 唐·张九龄《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》:“晨严九折度,暮戒六军行。” 唐·李商隐《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》:“斯游傥为胜,九折幸回轩。” 宋·陆游《东窗》:“九折危途寸步艰,至今回首尚心寒。” 宋·范成大《江安道中》:“张旗且喜三滩驶,此驭曾惊九折艰。” 明·何景明《送王秉衡谪赣榆》:“中流得瓠常相保,九折回车且自全。” 明·何景明《寄世恩爱日楼》:“九折岂忘回驭志,百年真慰倚门情。” 清·吴伟业《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》:“岷峨凄怆百蛮秋,路折邛崃九坂愁。” 清·毛奇龄《潼川歌》:“崎岖九坂谁肯前,慷慨王尊赴何急!” 清·查慎行《八月十五鹿城对月》:“一杯对饮要无愧,九折驱车终可怕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叩槃扪籥

    同“扣槃扪烛”。清 徐芳《答萧明彝》:“若弟则户外盲也,盲不识日,至以终古经天之物,展转于叩槃扪籥,况其精微浩渺者乎!”

  • 社燕秋鸿

    燕子春社时来,秋社时去;鸿雁秋时来,春时去。以此比喻刚刚相见,立即又相分别。宋代苏轼《送陈睦知潭州》诗:“有如社燕与秋鸿,相逢未稳还相送。”并列 春社之日燕来,秋社之日去雁,则春社之日去,秋社之日来。

  • 履霜

    同“履霜坚冰”。《后汉书.周䊸传》:“夫涓流虽寡,浸成江河;爝火虽微,卒能燎原。履霜有渐,可不惩革?”【词语履霜】   汉语大词典:履霜

  • 元戎启行

    《诗.小雅.六月》:“元戎十乘,以先启行。”后以“元戎启行”谓大军出发。唐柳宗元《剑门铭》:“鼖鼓一振,元戎启行。取其渠魁,以为大戮。”主谓 元戎,本指大型战车。后借指主帅,也指兵众。谓大军出发。语本

  • 漆室幽人

    同“漆叹嫠忧”。康有为《苏村卧病写怀》诗:“虞渊坠日忧难挽,漆室幽人泣六经。”

  • 避军三舍

    同“退避三舍”。邢院生《叛女》十七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夕佳轩主总是不冷不热,避军三舍,实在令人恼火。”见“避君三舍”。邢院生《叛女》17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

  • 止鵩

    同“门栖鵩”。清唐孙华《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》:“近得迁莺信,俄占止鵩凶”。

  • 陶缶之勇

    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载: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。秦王辱赵王,令赵王鼓瑟。陪侍赵王的蔺相如针锋相对,逼秦王击缶,使秦王终不能加胜于赵。后因以“陶缶之勇”指大智大勇。唐马总《意林.胡非子》:“登高陟危,鹄

  • 水清无鱼

    水过于清澈,鱼就难以存身了。比喻人过于苛察,就不能容人了。西汉东方朔在《答客难》中说:“水过于清澈,鱼就难以存身;人过于明鉴,就难以找到合作的伙伴。皇冠前悬挂着玉串,就是防止皇帝看得过于清晰;悬于两耳

  • 宣室恩

    源见“宣室召”。指君王对臣子的特殊恩遇。唐 褚秀《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》:“宣室恩尝异,金华礼更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