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仙人承露盘

仙人承露盘

指汉武帝建铸铜仙人承露盘,承接天上甘露,和玉屑饮服,以求得仙道长生。汉武帝元鼎二年(前115年)后,又建造了柏梁台、铜柱、承露仙人掌之类。后以此典形容求药得道等仙家事;或咏皇宫景物;或咏秋色等。此典又作“仙掌”、“承露金茎”、“金掌露”、“汉帝金掌”、“承露盘”、“汉宫盘”、“仙人掌”、“金盘”、“盘露”、“铜盘”、“仙盘”、“露掌”、“仙茎露”、“露盘”、“武帝金盘”、“武帝盘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28《封禅书》1388页:“其后则又作柏梁(台名。相传台高20丈,以香柏为梁,在今陕西西安城中)、铜柱、承露仙人掌(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立铜柱,高20丈,大7围,上有仙人掌举盘承接甘露。以为饮用这种玉露可延年)之属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擢仙掌以承露,干云汉而上至。” 唐·杜甫《秋兴》之五:“蓬莱高阁对南山,承露金茎霄汉间。” 唐·杜甫《赠李十五丈别》:“清高金掌露,正直朱丝弦。” 唐·岑参《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》:“魏宫铜盘贮,汉帝金掌持。” 唐·杜牧《奉和仆射相公春泽》:“昭阳殿下风回急,承露盘中月彩圆。” 唐·李商隐《当句有对》:“密迩平阳接上兰,秦楼鸳瓦汉宫盘。” 李商隐《和友人戏赠》之一:“仙人掌冷三霄露,玉女窗虚五夜风。” 五代前蜀·韦庄《又玄集序》:“所以金盘饮露,唯采沆瀣之精。” 宋·丁渭《代意》:“微警单栖盘露重,密含幽思畹兰平。” 宋·杨亿《赤日》;“铜盘琼蕊三危露,素绠寒浆五色瓜。” 宋·钱惟演《馆中新蝉》:“委蜕亭皋随木叶,飞绥云表拂仙盘。” 宋·李宗谔《汉武》:“建章宫阙郁苕尧,露掌修茎倚泬廖。” 宋·唐珏《台城路·蝉》:“蜕痕初染仙茎露,新声又移凉影。” 元·萨都拉《三益堂芙蓉》:“湘魂翠袖留江浦,仙掌红云湿露盘。” 明·高启《感秋》:“宣王石鼓青苔涩,武帝金盘白露多。” 清·黄鷟来《咏黄牡丹》:“叶浮汉武盘中露,蕊抱轩皇鼎内丹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其后则又作柏梁、铜柱、承露仙人掌之属矣。”徐广注:“元鼎二年时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 亦载。颜师古注:“《三辅故事》云: 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,大七围,以铜为之,上有仙人掌承露,和玉屑饮之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三:“《庙记》 曰:神明台,武帝造,祭仙人处。上有承露盘,有铜仙人,舒掌捧铜盘玉杯,以承云表之露,以露和玉屑服之,以求仙道。”三国·曹植《承露盘》序:“皇帝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,在芳林园中。茎长十二丈,大十围,上盘径四尺九寸,下盘径五尺。铜龙绕其根,龙身长一丈,背负两子。自立于芳林园,甘露乃降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武帝欲求仙长生,于元鼎二年在建章宫神明台建造铜仙人承露盘,高二十丈,为铜铸仙人伸掌捧铜盘玉杯,来承接天上的甘露,将甘露掺和玉屑饮服,以求得仙道长生。三国时魏明帝又仿效汉武帝,在芳林园中建造承露盘,长十二丈,柱上铸有铜龙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求药得道等仙家事; 或咏皇宫景物; 或咏秋色等。

【典形】 承露金茎、承露盘、汉帝金茎、汉宫盘、汉武盘、金茎、金露盘、金盘、金掌露、露盘、露掌、盘露、铜盘、魏宫铜盘、武帝金盘、仙茎露、仙盘,仙人掌、仙掌、盘概碧霄、芙蓉仙掌、琼屑晨杯、露下金茎、宫门承露仙、金盘承露、金茎露、汉武铜盘、汉宫仙掌、露溥金掌、露盘高掌、承露掌、金人倾宝露。

【示例】

〔承露金茎〕 唐·杜甫《秋兴》之五:“蓬莱高阁对南山,承露金茎霄汉间。”

〔承露盘〕 唐·杜牧《奉和仆射相公春泽》:“昭阳殿下风回急,承露盘中月彩圆。”

〔汉帝金茎〕 唐·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梁家画阁天中起,汉帝金茎云外直。”

〔汉宫盘〕 唐·李商隐 《当句有对》:“密迩平阳接上兰,秦楼鸳瓦汉宫盘。”

〔汉武盘〕 清·黄鷟来《咏黄牡丹》:“叶浮汉武盘中露,蕊抱轩皇鼎内丹。”〔金茎〕 唐·李白《崇明寺佛顶尊胜颂》:“虽汉家金茎,伏波铜柱,拟兹陋矣!”

〔金盘〕 唐·韦庄《又玄集序》:“所以金盘饮露,唯采沆瀣之精。”

〔金掌露〕 唐·杜甫《赠李十五丈别》:“清高金掌露,正直朱丝弦。”

〔露盘〕 元·萨都拉《三益堂芙蓉》:“湘魂翠袖留江浦,仙掌红云湿露盘。”

〔露掌〕 宋·李宗谔《汉武》:“建章宫阙郁苕尧,露掌修茎倚泬廖。”

〔盘露〕 宋·丁谓《代意》:“微警单栖盘露重,密含幽思畹兰平。”

〔铜盘〕 宋·杨亿《赤日》:“铜盘琼蕊三危露,素绠寒浆五色瓜。”

〔魏宫铜盘〕 唐·岑参《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》:“魏宫铜盘贮,汉帝金掌持。”

〔武帝金盘〕 明·高启 《感秋》:“宣王石鼓青苔涩,武帝金盘白露多。”

〔仙茎露〕 宋·唐珏《台城路·蝉》:“蜕痕初染仙茎露,新声又移凉影。”

〔仙盘〕 宋·钱惟演《馆中新蝉》:“委蜕亭皋随木叶,飞緌云表拂仙盘。”

〔仙人掌〕 唐·李商隐《和友人戏赠》之一:“仙人掌冷三霄露,玉女窗虚五夜风。”

〔仙掌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擢仙掌以承露,干云汉而上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鹰犬人

    源见“叹黄犬”。牵犬放鹰之人。借指鄙贱之人。唐李白《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》诗:“傅说版筑臣,李斯鹰犬人。歘起匡社稷,宁复长艰辛?”

  • 遗表不死

    三国.蜀.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臣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。至于成败利钝,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。”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…相持百余日。其年八月,亮疾病,死于军,明年五十四。……”三国时,蜀相诸葛亮在《

  • 涌泉出鲤

    参见:姜诗孝母

  • 喘月

    源见“吴牛喘月”。用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胆怯、害怕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》之一:“便欲扫床悬麈尾,正愁喘月似灯光。”亦用咏牛。唐李峤《牛》诗:“在吴频喘月,奔梦屡惊风。”【词语喘月】  

  • 不期而会

    不经约定而相遇。《穀梁传.隐公八年》:“春,宋公、卫侯遇于垂。不期而会曰遇。遇者,志相得也。”亦作“不期而遇”。其他 ①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碰见。语出《谷梁传·隐公八年》:“不期而会曰遇。”宋·柳永《秋夜

  • 魔入膏肓

    源见“病入膏肓”。指发病。《红楼梦》五回:“宝玉只顾如此一想,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。”

  •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

    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谷神,旧时因用作国家的代称。 百姓最贵重,社稷在其次,君主为最轻。 反映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种植部.草

  • 敝帚千金

    汉.刘珍《东观汉记.光武帝纪》:“上诏让汉将刘禹曰:‘城降,孩儿、老母口数万,一旦放兵纵火,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’”公元35年春,汉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等率军进剿盘据巴蜀成都的公孙述,汉军

  • 妾换骅骝

    同“妾换马”。清赵怀玉《百字谣.题江子屏书窠图后》词:“妾换骅骝裘换酒,何似鬻书求米。”

  • 阳关第四声

    唐代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渭城朝雨浥清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此诗入乐后,称《阳关曲》。唐代白居易《对酒》:“相逢且莫推辞醉,听唱《阳关》第四声。”自注:“第四声‘劝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