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石投水

以石投水

列子.说符篇》:“白公问孔子曰:‘人可与微言(密谋)乎?’孔子不应(白公,白公胜,他是楚平王孙,太子建之子。建奔郑,白公欲为乱,故孔子不应。)。白公问曰:‘若以石投水,何如?’孔子曰:‘吴之善没者能取之(石投入水中则没,比喻微言不可察觉。孔子答以善没者能取之,是说明凡事是不可能隐瞒的,终究能被人发现)。’曰;‘若以水投水,何如(此进一步以二水交融,不可分辨,比喻微言深隐,不可能被发现)?’孔子曰:‘淄渑(二水名,都在今山东)之合,易牙尝而知之。’白公曰:‘人固不可与微言乎?’孔子曰:‘何为不可?唯知之谓者乎!夫知言之谓者,不以言言也(知言者能心领神会,不待形之于语言;而说者则不以言词去表达,用话一说出口,则无有什么隐微可谈了。孔子反对白公侈谈阴谋,故而这样回绝他。)。……’”

白公胜对于微言密谋很感兴趣,一直问阴私是否也能暴露。孔子认为所谓微言,只能心领神会,不待形之于语言,话一说出口,便谈不上保守住什么秘密了。

“以石投水”,石与水是不可掺合的,后用以比喻想要消灭形迹,终归难办,隐瞒事物的行为,迟早是会被发现的。

“以石投水”也有另外的用法,例如《文选》卷五十三,三国魏.李萧远(李康)《命运论》中说:“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《三略》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;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。”这里,“以石投水”则是以水能迅速受没石块为比,喻言听计从,相互投合。


偏正 ①比喻虽将阴谋密事深藏起来,但形迹终会暴露。《吕氏春秋·精谕》:“白公问于孔子曰:‘人可与微言乎?’孔子不应。白公曰:‘若~,奚若?’孔子曰:‘没人能取之。’”高诱注:“微言,阴谋密事也……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,人不知,行没水中之人能取之。”②比喻双方互相投合,极其默契。三国魏·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《三略》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。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~,莫之逆也。”③比喻事情过后,即隐秘不闻。明·燕客《天人合征纪实》:“镇抚纳臧,如~,不敢争轻重之衡,亦不敢问多寡之数。”△用于关系、状态方面。↔以水投石


【词语以石投水】  成语:以石投水汉语词典:以石投水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瞻魏阙

    同“心在魏阙”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盟寻泉石》:“心瞻魏阙常意悬,游鱼恋饵吞线。”见“心在魏阙”。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盟寻泉石》:“~常意悬,游鱼恋饵吞线。”【词语心瞻魏阙】  成语:心瞻魏阙汉语大词典:心

  • 四放

    源见“四凶”。指贬谪罪臣。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故舜有四放之罚,而孔子有两观之诛。”【词语四放】   汉语大词典:四放

  • 一掷百万

    源见“百万呼卢”。形容赌注极大或举动非同一般。《醉醒石》七回:“到那赌,刘毅一掷百万,是顷刻间可以破家的。”述补 指赌博时下注数目极大。亦用以形容任意挥霍。《晋书·袁耽传》:“就局十万,~。”《醉醒石

  • 藏拙徐陵

    唐.刘餗《隋唐嘉话》下:“梁常侍徐陵聘于齐,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,收录其文集以遗陵,令传之江左。陵还,济江而沈之,从者以问,陵曰:‘吾为魏公藏拙。’”南朝诗人徐陵,擅长宫体诗,在当时文坛上与北朝庾信齐名

  • 营窟

    同“营三窟”。唐温庭筠《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》:“处己将营窟,论心若合符。”【词语营窟】   汉语大词典:营窟

  • 北门

    参见:北门忧【词语北门】   汉语大词典:北门

  • 种柳人

    源见“陶潜柳”。指晋陶潜。唐孟郊《过彭泽》诗:“扬帆过彭泽,舟人讶叹息。不见种柳人,霜风空寂历。”【词语种柳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种柳人

  • 履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称美仙人神迹,亦泛指鞋。宋苏轼《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》诗:“请君多酿莲花酒,准拟王乔下履凫。”又《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》:“终朝危坐学僧趺,闭门不出闲履凫。”【词语履凫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翁子妻

    源见“买臣采樵”。指嫌弃夫家贫困的妇人。明高启《暮归》诗:“富贵固有日,我志焉能迷。笑向细君道,勿为翁子妻。”

  • 乌衣门第

    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“吾角巾径还乌衣”刘孝标注引《丹阳记》:“乌衣之起,吴时乌衣营处也。江左初立,琅琊诸王所居。”又《景定建康志》卷十六:“乌衣巷在秦淮南。晋南渡,王 谢诸名族居此。”乌衣巷在今江苏 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