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伏枥

伏枥

枥:马棚。伏枥: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。李寻字子长,平陵(治今陕西咸阳西北)人,研究《尚书》,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(如水灾、山崩、地震、日月食等)进行评说。由大司马王根推荐,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敬和信任,待诏黄门,后被任命为骑都尉。李寻在给汉哀帝的上疏中写道:“骏马在平时如果不放进马棚里喂养,就不能在大道上驰骋;人材在平时如果不进行培育,就不能担起治国的重任。”后以“伏枥”为典,比喻平时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5《李寻传》3179、3183、3190页:“李寻字子长,平陵人也。治《尚书》。”“帝舅曲阳侯王根为司马票骑大将军,厚遇寻。是时多灾异,根辅政,数虚己问寻。”“根于是荐寻。哀帝初即位,召寻待诏黄门。”“马不伏历(通“枥”),不可以趋道;士不素养,不可以重国。”颜师古注曰:“伏历谓伏槽历而秣之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南朝宋·鲍照《拟古》:“不谓乘轩意,伏枥还至今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归平津之馆,时闻枥马之嘶;舍广成之传,裁见诸侯之客。” 唐·杜甫《高都护骢马行》:“雄姿未受伏枥恩,猛气犹思战场利。” 宋·穆修《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》:“自伤枥骥心千里,空羡溟鹏志九霄。” 宋·苏轼《闻潮阳吴子野出家》:“烈士叹暮年,老骥悲伏枥。” 宋·苏辙《明日厚安卿强几圣复召饮》:“长鲸渴水求入海,老骥伏枥思就车。” 宋·陆游《百岁》:“壮心空似骥伏枥,病骨敢怀狐首丘。” 宋·辛弃疾《卜算子·万里策浮云》:“叹息曹瞒老骥诗,伏枥如公者。” 元·揭溪斯《病中初度》:“一言空骥枥,再见脱锥囊。” 清·归庄《哭万年少五首》之2:“相彼伏枥骥,遇时犹驰骤;悲哉负壮心,没身无所就!” 清·吴嘉纪《十月十九日赠王黄湄二首》之一:“老骥伏枥下,努力亦已迟。” 清·吴元龙《长椿寺病马行》:“伏枥虽虚千里心,脱翻适长林性。” 清·周振采《老将》:“老马蹑云偏伏枥,苍鹰羁镟欲腾。”


【词语伏枥】   汉语词典:伏枥

猜你喜欢

  • 灰飞

    源见“灰管”。借指节候。宋 陈大昌《万年欢》词:“待得灰飞,梅畹果先骋俊。”

  • 蒲泥

    《史记.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西汉名将卫青,于元朔二年出击匈奴有功,汉武帝制文云:“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……讨蒲泥,破符离”。“蒲泥”,或说为匈奴王之号;或说为漠北塞名。汉骠骑将军卫青曾率军讨蒲泥。后

  • 同气相求

    同“同声相应”。清曾国藩《湘乡县宾兴堂记》:“其官斯土者……同明相照,同气相求,何其翕应者与!”见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”。孙犁《澹定集·金梅〈文海求珠集〉序》:“要视作家如友朋,~,体会其甘苦,同情其

  • 赋似相如

    《汉书》卷八十七上《扬雄传上》:“先是时,蜀有司马相如,作赋甚弘丽温雅,雄心壮之,每作赋,常拟之以为式。”“孝成帝时,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……召雄待诏承明之庭。”西汉文学家扬雄很喜欢司马相如的赋,常仿效

  • 祖洲

    《海内十洲记.祖洲》:“祖洲近在东海之中,地方五百里,去西岸七万里。上有不死之草,草形如菰苗,长三四尺,人已死三日者,以草覆之,皆当时活也,服之令人长生。”后因以指海上仙山或东海之国。清黄景仁《后观潮

  • 家鸡野鹜

    同“家鸡野雉”。宋苏轼《书王子敬帖》诗:“家鸡野鹜同登祖,春蚓秋蛇总入奁。”见“家鸡野雉”。宋·苏轼《跋庾征西帖》:“征西初不服逸少,有~之诮,后乃以为伯英再生。”【词语家鸡野鹜】  成语:家鸡野鹜汉

  • 楚老惜兰芳

    《汉书.龚胜传》:“龚胜字君宾,楚人也。王莽秉政,胜乞骸骨,归老于乡里。后莽篡国,胜不复开口饮食,积十四日死,死时七十九矣。有老父来弔,哭甚哀,既而曰:‘嗟呼!薰以香自烧,膏以明自销。龚生竟夭天年,非

  • 远致石榴

    《文选》卷十六晋.潘安仁(岳)《闲居赋》:“石榴蒲陶之珍。”唐.李善注引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张骞使大夏,得石榴。”晋.陆机《与弟云书》:“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,得涂林安石榴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九

  • 凌波仙女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体态轻盈的仙女。亦用以咏白莲。宋吴潜《念奴娇.再和咏白莲用宝月韵》词:“非粉非酥能样别,只是凌波仙女。”

  • 衣不重裘,食不兼味

    《尹文子.大道上》:“昔晋国苦奢,文公以俭矫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,无几时,人皆大布之衣,脱粟之饭。”奢侈之风乃是亡国败家的祸根,晋文公为了扭转晋国公卿官僚的这种腐败风气,故自己带头实行节俭。旧因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