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信誓旦旦

信誓旦旦

旦旦,诚恳貌,信誓旦旦,初为形容誓言诚挚可信,后则一般反其意而用之,表示虚情假意的伪善面目。古代民歌中一位弃妇在回忆少时欢爱生活时说,我本想和你白头到老,谁知如今成仇人。远望淇水还有岸,近看丘陵还有坡。我们小时多快乐,谈谈笑笑多融合,山盟海誓都记着。没想你说话不算数,叫人实在无奈何。

【出典】:

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及尔偕老,老使我怨。淇则有岸,隰(xí)则有泮。总角之宴,言笑宴宴,信誓旦旦。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女乃弛其上服,表其亵衣,皓体呈露,弱骨丰肌,时来亲臣,柔滑如脂。臣乃脉定于内,心正于怀,信誓旦旦,秉志不回,翻然高举,与彼长辞。” 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上以魏所送马不称,使融问之曰:‘秦西冀北,实多骏骥,而魏之良马,乃驽不若。将旦旦信誓,有时而爽,駉駉之牧,遂不能嗣?’”


主谓 信誓,表示真诚的誓言。旦旦,诚恳的样子。誓言诚挚可信。语出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”李劼人《大波》1部:“朝廷上那样乱法,今天才~地颁发一条新令,过一夜,明天就失了效。”△褒义。→指天誓日 海誓山盟 指矢天日 ↔言不由衷 口血未干 自食其言言而无信。也作“旦旦信誓”。


信誓旦旦”表示极为诚挚的誓言。

“信”,诚信; “誓”,誓言。

“旦旦”,重言形容词,是什么意思呢?

《诗·卫风·氓》: 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”传: “总角,结发也。晏晏,和柔也。信誓旦旦然。”笺: “言其恳恻款诚。”疏: “《传》直云 ‘信誓旦旦然’,不解 ‘旦旦’之义,故 《笺》申之言 ‘旦旦者,言恳恻为信誓,以尽己款诚也’。”由上而知,“旦旦”为诚恳的样态。

清·马瑞辰 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引胡承珙说: “( 旦) 本训憯( cǎn,同惨) 痛,唯伤痛者有至诚迫切之义,故可通为形容诚恳之貌。”此可备一说。

“旦”,《说文·旦部》: “旦,明也。”段注: “《卫风》 ‘信誓旦旦’传曰: ‘信誓旦旦然。’谓明明然也。”宋·朱熹 《诗集传》:“旦旦,明也。”日出地上为 “旦”(,-表示地) ,太阳出来了,故“旦”义为 “明”。 “信誓”既然 “明明”( 无保留、无欺骗) ,所以“信誓旦旦”便是极为诚挚的发誓的样子。也就是说,此语表示的是极其诚恳的誓言。

“旦旦”为诚挚貌,由 “明明”义引申而来。


【词语信誓旦旦】  成语:信誓旦旦汉语词典:信誓旦旦

猜你喜欢

  • 蓬海浅

    同“蓬莱水浅”。唐李白《郢门秋怀》诗:“已闻蓬海浅,岂见三桃圆。”

  • 一弹指

    佛家语。指极短的时间。《翻译名义集.时分.刹那》:“俱舍云:‘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。’”唐代白居易《禽虫十二章》诗:“何异浮生临老日,一弹指顷报恩仇。”宋代苏轼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》诗:“三过门间老病

  • 苍生霖雨

    源见“傅说霖”。喻指百姓的福祉。元高明《寄月彦明省郎》诗之一:“黄阁风云盖盛世,苍生霖雨望群公。”见“霖雨苍生”。《孽海花》25回:“两位老师是朝廷柱石,~。”【词语苍生霖雨】  成语:苍生霖雨

  • 犀厌水精

    晋.常璩《华阳国志.蜀志》:“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,冰能知天文地理……乃壅江作堋,穿郫江、检江,别支流双过郡下,以行舟船……又灌溉三郡,开稻田。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……外作石犀五头,以厌水精……”秦

  • 袍泽

    《诗.秦风.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,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,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”袍:长袍;泽:借为“襗”,内衣。旧时军人相称为“同袍”,也称相互间的友谊为“

  • 梦凭夜蝶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喻指梦中思念。宋朱敦儒《醉思仙.淮阴与杨道孚》词:“恁时节,漫梦凭夜蝶,书倩秋鸿。”

  • 伐山语

    宋.王铚《王公四六话》卷上:“四六有伐山语,有伐材语。伐材语者,如已成之柱桷,略加绳削而已;伐山语则搜山开荒,自我取之。伐材,谓熟事也;伐山,谓生事也。”骈体文,其句式为四字与六字相间,又称“骈四俪六

  • 长鸣都尉

    宋 陶穀《清异录.灵寿子》:“武宗(唐武宗)为颍王时,邸园畜禽兽之可人者,以备十玩,绘《十玩图》,于今传播:九皋处士,鹤;玄素先生,白鹇;长鸣都尉,鸡。”后遂以“长鸣都尉”为鸡的别称。偏正 鸡的别称。

  • 大刀环

    同“大刀头”。清徐锡麟《出塞》诗:“军歌应唱大刀环,誓灭胡奴出玉关。”

  • 社稷器

    同“社稷臣”。《三国志.蒋琬传》:“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,见琬众事不理,时又沈醉,先主大怒,将加罪戮。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:‘蒋琬社稷之器,非百里之才也。’”晋袁宏《咏史》之一:“汲黯社稷器,栋梁天表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