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先意承志

先意承志

亦作“先意承旨”,原意是指善于体会父母的心意,后则泛指揣摩人意,恭顺奉承,以博取欢心。公明仪问曾子,您可以说是孝顺父母了吧!曾子回答道,哪里能这样说呢?君子所主张的孝,是要在父母还没有表示意图之前,就预先体会出父母意旨,以按其意办事。如果父母有过错,也要委婉劝谏,以使他们重新走上正道。我只是奉养了父母亲,哪里够得上孝呢?

【出典】:

礼记·祭义》:“公明仪问于曾子曰:‘夫子可以为孝乎!’曾子曰:‘是何言与?是何言与?君子之所为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参直养者也,安能为孝乎!’”

【例句】:

韩非子·八奸》:“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诺诺,先意承旨,观貌察色,以先主心者也。” 西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臣节》:“先意承指者,佞谄之徒也。”


述宾 先意,事先想到别人的意愿。承志,遵从愿望。原指能奉承父母的心意和愿望去做。后泛指揣摩人意,极力按其心意办事。语出《礼祀·祭义》:“君子之所为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海上通讯》:“我不是别人,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? ~的妙法,又未曾学过。”△原为褒义。后含贬义。也作“先意承颜”、“先意承旨”、“先意希旨”、“先意承指”。


【词语先意承志】  成语:先意承志汉语词典:先意承志

猜你喜欢

  • 怀铅握素

    源见“怀铅提椠”。泛指写作。素,白色生绢,古代用以书写。南朝 梁任昉《为梁武帝集坟籍令》:“便宜选陈农之才,采河间之阙,怀铅握素,汗简杀青。”并列 素,白绢,可用来书写。随身携带笔和绢,以备记述。南朝

  • 啖蔗

    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载:顾恺之吃甘蔗,先从梢部吃起。别人问他为何这样吃法,他回答说:“渐入佳境。”唐.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初味犹啖蔗,遂通斯建瓴。”后因以“啖蔗”为情况愈来愈好的典故。宋.李弥逊《将至徽

  • 珠浦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借指广州。唐杜甫《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》诗:“铜梁书远及,珠浦使将旋。”

  • 尘表

    《晋书.王戎传》:“王衍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表物。”后因以“尘表”谓人品超世绝俗。唐独孤及《三月三日自京到华阴水亭独酌寄裴六薛八》诗:“裴子尘表物,薛侯席上珍。”【词语尘表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定交倾盖

    源见“程孔倾盖”。谓一见如故,相为知己。清 丘逢甲《送王铁珊》诗之一:“定交倾盖立谈时,此意难教世俗知。”

  • 听咸韶

    源见“闻韶忘味”。谓听帝王之乐或听古老的美好乐曲。咸,指尧乐《大咸》。唐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入其门者,披烟雾于九天;闻其音者,听《咸》《韶》于三月。”

  • 投果

    参见:掷果【词语投果】   汉语大词典:投果

  • 沟中瘠

    源见“沟壑”。指因贫穷而困厄或死于沟壑的人。宋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一朝蒙雾露,分作沟中瘠。”明 王錂《春芜记.忤奸》:“他本是沟中瘠,难为席上珍。”见“沟中之瘠”。【词语沟中瘠】  成语:沟中瘠汉语大

  • 牛吼地

    《翻译名义集.数量》:“拘卢舍,此云五百弓,亦云一牛吼地,谓大牛鸣声所极闻。或云一鼓声。《俱舍》云二里,《杂宝藏》云五里。”牛吼声所传到的距离,谓之“牛吼地”。有说是二里,有说是五里。后泛指十里之内。

  • 尺书凭雁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。谓托嘱使者传信。唐刘沧《留别崔澣秀才昆仲》诗:“对酒不能伤此别,尺书凭雁往来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