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党同伐异

党同伐异

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,今指宗派主义严重。东汉桓帝时期,宦官专权,朝政黑暗,陈蕃、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。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,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。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》在概述党锢之祸历史背景时指出:“自西汉武帝之后,政府崇尚儒学,流风所至,士人皆以儒学为依归。以研究经典为业者人员众多,儒家内部也各分派别,以致发生了石渠阁各派为门户之见而互结同门,排斥异己。遵守成法的风气,可以说是很为盛行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67第2183页《党锢列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持天下之危事,求未尝有之大功,此搢绅之论党同伐异,一唱群和,以为不可者欤?”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·绪言》:“幸勿比例揣测,谓此事为某人写照,此名为某人化身,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。”


并列 指存门户之见,同党者互助,异党者伐之。语出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鲁迅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而且还要有等差,即‘费厄’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,无论其怎样落水,为人也则帮之,为狗也则不管之,为坏狗也则打之。一言以蔽之,‘~’而已矣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派别斗争。→诛除异己 朋比为奸 引绳排根←→无偏无党 群而不党 求同存异。也作“党同妒异”、“伐异党同”。


【词语党同伐异】  成语:党同伐异汉语词典:党同伐异

猜你喜欢

  • 自郐

    同“自郐以下”。宋陆游《示子遹》诗:“元 白才倚门,温 李真自郐。”【词语自郐】   汉语大词典:自郐

  • 乌头未变

    源见“乌头白,马生角”。喻指处于困境,愿望未能实现。唐元稹《韦兵曹臧文》诗:“鹏翼已翻君好去,乌头未变我何如?”

  • 风云会

    源见“风从虎,云从龙”。指君臣际会。亦泛指际遇。汉王粲《杂诗》之四:“遭遇风云会,托身鸾凤间。”唐杜甫《洗兵马》诗:“征起适遇风云会,扶颠始知筹策良。”【词语风云会】   汉语大词典:风云会

  • 廉叔度

    同“廉度”。唐高適《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》:“方伯恩弥重,苍生咏已苏。郡称廉叔度,朝议管夷吾。”

  • 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

    鲜,少:克,能。泛指有始无终,不能坚持到底。召穆公斥责周厉王无道所作的一首诗中说,不象样子的上帝啊,下方的君主。不按常规办事,政令实在邪僻。老天生下这众百姓啊,他们的命运谁管。制定的法令变来变去啊,大

  • 射蜮

    同“含沙蜮”。明顾起纶《国雅品》:“蚺蛇晴挂树,射蜮昼含沙。”【词语射蜮】   汉语大词典:射蜮

  • 满扇好风

    源见“奉扬仁风”。颂扬官吏广施善政。唐罗隐《送郑州严员外》诗:“满扇好风摇郑圃,一车甘雨别皇州。”

  • 生公说法

    源见“生公点石头”。借指高僧说法。清俞樾《余莲村劝善杂剧序》:“谁谓周郎顾曲之场,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!”见“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”。清·俞樾《金莲村劝善杂剧序》:“谁谓周郎顾曲之场,非即~之地乎?”【典

  • 金城

    源见“金城汤池”。指坚不可摧的城池。泛指极其严密牢固的防御。《后汉书.班固传上》:“建金城其万雉,呀周池而成渊。”李贤注:“金城,言其固也。”清郑燮《念奴娇.金陵怀古》词:“千里金城回不尽,万里洪涛喷

  • 乌鸢食

    参见:天地为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