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千虑一得

千虑一得

原指愚人的谋虑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,后常用为议定计策的自谦之辞。晏子正在吃饭时,齐景公派使臣去找他。晏子即将饭菜和这个使臣分吃,两人都没有吃饱。使者回去后,将此事告诉了齐景公。齐景公说,啊,晏子怎么贫困到这种地步!我还不了解,这是我的过错。立即派人赐他采邑千家以专门招待宾客。往返三次,晏子都不肯接受。并对齐景公说,我家里并不穷。您所赐的这笔财富,使我家三代蒙受恩泽,朋友也跟着沾光,同时也可以赈济百姓,您的赐予太多了。我的家并不穷啊!我听说,从国君那里得到优厚的赏赐而施舍给百姓,等于臣下代替了国君,这是忠臣所不应做的;从国君那里得到优厚的赏赐而不施舍给百姓,实际上是聚敛财富,这是仁人所不应做的。从国君处得来,放在家中得罪于人,死了之后又不知转到谁人之手,更不啻得个守财奴,聪明人不会去干啊!身上有穿的,口中有吃的,能免于饥寒,就不错了。景公对他说,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曾经给管仲重重的赏赐,管仲也没有推辞便接受了。您为什么一定要推辞呢?晏子说,我听说,圣人即使高明,考虑事情,也会有失策之处。普通人即使笨,所出主意中,也不是没有可采之处。我想,这正是管仲的失误,也是我的正确之点吧!所以我一再推辞而不肯接受啊!

【出典】:

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:“晏子方食,景公使使者至,分食食之,使者不饱,晏子亦不饱。使者反,言之公。公曰:‘嘻,晏子之家,若是其贫也!寡人不知,是寡人之过也。’使吏致千金与市租,请以奉宾客。晏子辞;三致之,终再拜而辞曰:‘婴之家不贫。以君之赐,泽覆三族,延及交游,以振百姓,君之赐也厚矣!婴之家不贫也。婴闻之,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,是臣代君君民也,忠臣不为也。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,是为筐箧之藏也,仁人不为也。进取于君,退而得罪于士,身死而财迁于它人,是为宰藏也,智者不为也。夫十总之布、一豆之食,足于中免矣。’景公谓晏子曰:‘昔吾先君桓公,以书社五百封管仲,不辞而受。子辞之何也?’晏子曰:‘婴闻之,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意者管仲之失,而婴之得者耶!故再拜而不敢受命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许忻传》:“欲采千虑一得之说,以广聪明。”


见“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”。


解释虑:思考,考虑。得:收获。指愚笨之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。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。

出处晏子春秋·杂下十八》:“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
晏子,即晏婴,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,历仕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世,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。

一天,他正在吃饭,齐景公派遣的使者来了。于是晏子就请他一起吃,分食了自己的饭菜,结果使者没有吃饱,晏子也没有吃饱。使者返回后把这事告诉了景公。景公说:“啊!晏子家穷得这样,我竟然不知道,这是我的过错啊。”于是派人送给晏子千金以及市场的税收,希望他用这些钱来奉养自己的宾客。晏子推辞不受。景公又派人送去,他又推辞,这样往返三次,最终拜谢说:“我家并不穷困,国君您的赏赐,恩泽已经覆及了我父母及妻子的家族,也延及到了朋友。假如用这些钱财赈济百姓,您的恩赐就更厚重了。我家并不贫穷,我听说,假如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,然后把所得的东西用于百姓,就属于臣下代替君主治理百姓,忠臣是不这样做的。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,但是不用于人民,就如同用筐子、箱子装起来一样,是有德行的人所不做的。前进时从君主那里索取,后退时得罪贤人,自己死后财物却归了别人,这就是所谓的只懂得收藏。粗衣疏食,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可以了。”景公说:“过去我们的先主齐桓公把方圆五百里的土地、人口授予管仲,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,您为何要推辞呢?”晏子说:“我听说,圣明的人考虑多了,难免会有失误;愚鲁的人考虑多了,一定会有可取之处。我想这大概是管仲的失误,我的所得吧?因此推辞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。”

反义千虑一失

例句

评价一部作品,要把几十万字的小说读了又读,烂熟于心,然后才可能千虑一得,有所体悟,有所发现。


【词语千虑一得】  成语:千虑一得汉语词典:千虑一得

猜你喜欢

  • 放虎自卫

    放出老虎来保护自己。比喻自招祸害。赤壁之战时,盘据四川的刘璋派遣张松北上,想要结好曹操。时曹操以为天下大势已定,对张松极为不恭。张松怀恨在心,遂劝刘璋联合刘备,经刘璋同意,派法正请刘备入川。刘备兵至巴

  • 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

    同“翻云覆雨”。清蒋士铨《空谷香.店缢》:“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,梁间存寡燕,树杪没慈乌。”见“翻手是雨,合手是云”。张平《抉择》:“也正因为你有问题,所以他才可以这么~!”【词语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】

  • 粉署

    同“粉省”。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:“雾雨银章涩,馨香粉署妍。”清朱彝尊《送叶参议映榴督储楚中》诗:“道山橐笔入,粉署含香趋。”【词语粉署】   汉语大词典:粉署

  • 绿杨两家春

    《南史.陆慧晓传》:“慧晓与张融并宅,其间有池,池上有二株杨柳。(何)点叹曰:‘此波便是醴泉,此木便是交让。’……(刘)琎清介士也,行至吴,谓人曰:‘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,其间有水,此必有异味。’故命驾

  • 井养

    《易.井》:“井,养而不穷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叹美井德,愈汲愈生,给养于人,无有穷已也。”后用以比喻受到别人的好处、恩惠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八引南朝梁元帝《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》:“叩而必应,已谢玄钟;汲而

  • 不事小儿

    源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谓不肯屈身事奉小人。宋王奕《沁园春.过彭泽发明靖节归来之本心》词:“不事小儿,惟书甲子,皆是先生杜德机。”

  • 赓歌

    源见“康哉”。泛指歌颂太平之歌。唐杨巨源《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》之七:“中宫陈广乐,元老进赓歌。”【词语赓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赓歌

  • 势均力敌

    双方力量相当。《南史.刘穆之传》:“力敌势均,终相吞咀。”《宋史.苏辙传》:“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,倡行虐政以害天下。及势钧力敌,则倾陷安石,甚于仇雠,世尤恶之。”钧:同“均”。并列 均,均等;敌,相当

  • 远岫眉

    同“远山眉”。宋黄庭坚《南柯子.赠郭诗翁》词之一:“秋浦横波眼,春窗远岫眉。”

  • 寡不胜众

    同“寡不敌众”。《吕氏春秋.壅塞》:“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,世之直士,其寡不胜众,数也。”宋 司马光《乞裁断政事札子》:“若人君不加裁决,使人臣各行其意,则朝夕斗讼,弱不胜强,寡不胜众。”见“寡不敌众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