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卢郎

卢郎

泛指儒雅少年。原是对北魏卢渊、卢元明的赞语。卢渊,字伯源,范阳涿(今河北涿县)人,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卢谌的后代,温雅好学,累官至仪曹尚书,封固安伯,然正心寡欲,不趋荣利。高祖想立冯后,在召集群臣议论之先问渊道:“你认为如何?”渊答道:“这事自古审慎,依臣愚意,应再检选。”高祖说:“朕意已定。”但渊仍坚持己见。待冯后得立,冯诞获盛宠,深恨渊,渊却毫不以为意。渊随高祖车驾南伐萧赜,恰逢泾州羌人叛乱,连破城邑,渊以步骑六千号称三万,徐徐而进,不及三旬,叛众逃散,数万人投降。当初,渊十四岁时曾到过长安,离开时,送行的人送至渭北,有个相面的扶风人王伯达说:“诸君都不如这位卢郎德望高,官运通,而且二十年后,还会奉圣命再到此地,愿彼时不要忘记我。”此行,王伯达已年过八十,仍至军门求见。卢元明,字幼章,渊的侄子,文采风仪可观,累官至尚书右丞,性好玄理,不妄交游,饮酒赋诗,兴至忘返。年少时曾遇中山王熙,熙虽博识仍赞叹道:“卢郎有如此风采,诵《离骚》,饮美酒,自成佳器。”并挽留数日,赠帛、马而别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47《卢玄传》1049、1061页:“是时泾州羌叛,残破城邑,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,徐行而进。未经三旬,贼众逃散,降者数万口,唯枭首恶,余悉不问。诏兼侍中。初,渊年十四,尝诣长安。将还,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,别于渭北。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:‘诸君皆不如此卢郎,虽位不副实,然德声甚盛,望逾公辅。后二十余年,当制命关右。愿不相忘。’此行也,相者年过八十,诣军门请见,言叙平生。”“(元明)少时常从乡还洛,途遇相州刺史、中山王熙。熙博识之士,见而叹曰:‘卢郎有如此风神,唯须诵《离骚》,饮美酒,自为佳器(犹言美材,即有才德、能任大事的人)。’遂留之数日,赠帛及马而别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周邦彦《清真词·卷下·〈玉楼春〉》:“夕阳深锁绿芳门,一任卢郎愁里老。” 金·元颜《临江仙》词:“一樽芳酒一声歌,卢郎心未老,潘令鬓先皤(白色)。”


【词语卢郎】   汉语词典:卢郎

猜你喜欢

  • 郭最非雄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齐庄公期,指殖绰、郭最曰:‘是寡人之雄也。’州绰曰:‘君以为雄,谁敢不雄?然臣不敏,平阴之役,先二子鸣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十八年,晋伐齐,及平阴。州绰获殖绰、郭最。故自比于鸡

  • 鳌背楼台

    源见“龙伯钓鳌”。美喻海上岛屿。唐罗隐《寄窦泽处士》诗之二:“鳌背楼台拂白榆,此中槎客亦踟蹰。”

  • 王佐之才

    王:帝王。佐:辅助。指具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说:“刘向曾称颂董仲舒有辅佐帝王建功业、治天下的大才干,即使辅佐商汤王的伊尹、辅佐周武王的吕尚这样的贤相也不过如此。至于辅佐齐桓公

  • 不畏龙鳞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吴主传》:“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,始复通也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曰:“(孙权)尝与之言:‘卿好于众中面陈,或失礼敬,守畏龙鳞乎?’对曰:‘臣闻君明臣直,今值朝廷上下无讳,实恃洪

  • 嵇吕相思

    源见“吕安题凤”。借指挚友相思。清袁枚《哭唐静涵》诗之七:“庞公妻子都无避,嵇 吕相思便驾车。”

  • 颜如渥丹

    《诗经.秦风.终南.序》:“《终南》,戒襄公也。能取周地,始为诸侯,受显服。大夫美之,故作是诗以戒劝之。”其第一章写道:“终南何有?有条有梅。君子至止,锦衣狐裘。颜如渥丹,其君也哉!”本章义为:终南山

  • 玉奴妆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古代女子描梅花于额上的妆式。玉奴,梅花的别名。清汪懋麟《眼儿媚.水边》词:“鞋儿脚上刚三寸,袅袅玉奴妆。”【词语玉奴妆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奴妆

  • 黄车

    同“黄车使者”。《孽海花》四回:“醉后诙谐,成黄车之掌录;麈馀咳吐,亦青琐之轶闻。”【词语黄车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车

  • 开到荼䕷花事了

    荼䕷:植物名。亦作“酴醾”。落叶灌木。初夏时开白花,可供观赏。 待到荼䕷开花时,百花凋谢,春色已阑了。语出宋.王淇《春暮游小园》:“一从梅粉褪残妆,涂抹新红上海棠。开到荼䕷花事了,丝丝天棘出莓墙。”

  • 井底虾蟆

    同“井蛙”。虾蟆,青蛙和蟾蜍的统称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弹丝》:“妾阅人多矣,皆是井底虾蟆,未有中原麟凤。”【词语井底虾蟆】  成语:井底虾蟆汉语大词典:井底虾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