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去病忘家

去病忘家

指霍(huò或)去病(大将军卫青姐姐少儿所生之子)为抗击匈奴(北方游牧民族)贵族侵扰,公而忘私。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壮志,决心建功立业。西汉骠(piào票)骑将军(品秩同大将军,与三公同位)霍去病讨伐匈奴贵族南扰,屡立战功。汉武帝特给建造府第,让他去看看,霍去病回答说:“匈奴还未消灭,不用经营自家!”因此汉武帝更加看重宠爱他。此典又作“霍勋”、“匈奴未灭”、“去病不为家”、“忘家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11《卫将军骠骑列传》2939页:“天子为治(修治;建造)第(府第。上等房屋;大宅院),令骠骑视之,对曰:‘匈奴未灭,无(不)以(用)家为(为家,经营自家)也!’由此上益重爱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宿温城望军营》:“投笔怀班业,临戎想霍勋。” 唐·陈子昂《送魏大从军》:“匈奴犹未灭,魏绛复从戎。” 唐·苏颋《同饯阳将军》:“然明方改俗,去病不为家。” 宋·杨亿《驾幸河北起居表》:“师人多寒,感恩而皆同挟纩;匈奴未灭,受命而孰不忘家。” 清·归庄《读郑所南心史》:“程婴忍死难存赵,去病忘家未灭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天子为治第,令骠骑视之,对曰:‘匈奴未灭,无以家为也。‘由此上益重爱之。’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,屡立战功,武帝为他修建府第,让他自己去看,霍回答:“匈奴尚未消灭,要家有什么用!”武帝因此对他更加赏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壮志,决心建功立业。

【典形】 霍勋、去病不为家、去病忘家、忘家、匈奴未灭、不言家、去病无家、家何为。

【示例】

〔霍勋〕 唐·骆宾王 《宿温城望军营》:“投笔怀班业,临戎想霍勋。”

〔去病不为家〕 唐·苏颋《同饯阳将军》:“然明方改俗,去病不为家。”

〔去病忘家〕 清·归庄《读郑所南心史》:“程婴忍死难存赵,去病忘家未灭奴。”

〔忘家〕 宋·杨亿《驾幸河北起居表》:“师人多寒,感恩而皆同挟纩; 匈奴未灭,受命而孰不忘家。”

〔匈奴未灭〕 唐·陈子昂《送魏大从军》:“匈奴犹未灭,魏绛复从戎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恒沙数

    同“恒河沙数”。清赵翼《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馀戏题一律》:“岂知同在恒沙数,谁独能回大海澜?”【词语恒沙数】   汉语大词典:恒沙数

  • 醉山颓倒

    同“醉玉颓山”。宋石孝友《满庭芳.次范倅忆洛阳梅》词:“当年,吟赏处,醉山颓倒,飞屑成堆。”主谓 形容醉态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……山公曰:‘嵇叔夜之为人

  • 中山得谤

    源见“箧中书”。谓功成被妒,遭人攻讦、诽谤。清王士禛《金陵挽陈士业先生》诗之二:“中山翻得谤,孟博竟同收。”

  • 荐鹗人

    源见“荐鹗”。指推荐贤士的有识之人。金曹之谦《送王仲通》诗:“古来燕 赵多豪杰,定有飞书荐鹗人。”

  • 规矩不能方圆

    规和矩原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,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后来反用其意,即使规矩也不能校正方圆,形容志行坚定,不可改变。其他不能规其圆,亦不能矩其方,喻其不能改易。汉·刘安《淮南

  • 激浊扬清

    激:冲除;浊:污秽。用以比喻除恶扬善。出自唐王珪之语。王珪(570-638年)字叔玠(jiè界)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人。隋时曾任太常奉礼郎。唐武德初,任东宫中舍人,跟随太子李建成。后因事流放嶲(xī

  • 漂母恩

    源见“一饭千金”。指别人施予的恩惠。清顾炎武《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》:“宁受少年侮,不感漂母恩。”

  • 忘帝力

    源见“击壤歌”。形容百姓安居乐业无所祈求。唐高適《酬庞十兵曹》诗:“雨泽感天时,耕耘忘帝力。”【词语忘帝力】   汉语大词典:忘帝力

  • 子云识字

    源见“载酒问奇字”。指有高深的学问。唐杜甫《醉时歌》:“相如逸才亲涤器,子云识字终投阁。”

  • 躐学

    《礼记.学记》:“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”后以“躐学”指不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。宋黄庭坚《送吴彦归番阳》诗:“诸生厌晚成,躐学要侩驵。”【词语躐学】   汉语大词典:躐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