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及亲三釜

及亲三釜

庄子.寓言》:“曾子再仕而心再化,曰:‘吾及亲,仕三釜而心乐;后仕三千钟而不洎(jì及也),吾心悲。’”

釜,量器,一釜为六斗四升。三釜,是古代下级官吏的俸禄数量。曾子认为,及时养亲这一点很重要,不要等到作了大官再去奉养父母,因为父母年老,可能等不到那时候。虽然职卑俸薄,只要能及时奉养双亲,也是很高兴的,否则到父母逝去来不及养亲,那将是令人悲伤追悔的憾事。后因用为及时孝亲之典。参见“曾子逮亲”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二《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者墳客夔适逢此时悽然感怀》:“守墓万家犹有日,及亲三釜永无期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寓言》:“曾子再仕而心再化,曰:‘吾及亲仕,三釜而心乐;后仕,三千钟而不洎 (ji),吾心悲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曾子再度做官,心境与前不同,他说:“我在父母健在时做官,即使只有三釜的俸禄也快乐; 后来做官,虽然有三千钟的俸禄,而父母已不在了,我心里是悲伤的。”古代量度,一钟等于十釜。三釜为古代小官的俸禄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为养亲而出仕;也指官俸微薄。

【典形】 及亲三釜、亲老须三釜、三釜、三釜薄、三釜恋、三釜养、仕三釜、三釜望、三釜称荣食、三釜不及亲。

【示例】

〔及亲三釜〕 宋·范成大《王希武通判挽词》:“及亲三釜养,遗子一经传。”

〔亲老须三釜〕 宋·陈师道《送赵教授》:“可堪亲老须三釜,又着儒冠忍一羞。”

〔三釜〕 宋·王令《送庭老罢尉金坛》:“莫叹一官淹圣代,聊将三釜慰慈亲。”

〔三釜薄〕 宋·陆游《柴怀叔殿院世彩堂》:“万钟苦晚三釜薄,人生此恨十八九。”

〔三釜恋〕 宋·杨万里《待次临漳诸公荐之》:“更须三釜恋,未放两眉开。”

〔仕三釜〕 唐·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》:“曾参仕三釜而其心甚乐,乐及于亲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泽纳污

    比喻人能兼容善恶,广为包函。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薮:湖泽。瑾、瑜:都是美玉之名。瑕:玉上的斑点、疵病。江湖大而广,可容纳一些

  • 明月珠

    参见:隋侯珠【词语明月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明月珠

  • 南台北省

    《北史.宋繇传》:“乃以吏部郎中崔暹为御史中尉(即御史中丞),以游道为尚书左丞。文襄谓暹、游道曰:‘卿一人处南台,一人处北省,当使天下肃然。’”文襄,是北齐主文宣帝高洋之兄,名澄。高洋代东魏建北齐后,

  • 曲先生

    同“曲生”。明张安国《椰子酒榼诗》:“道傍曲先生,风味固自佳。”【词语曲先生】   汉语大词典:曲先生

  • 青鸟书

    源见“青鸟使”。指书信。元王实甫《四块玉》套曲:“又不见青鸟书来,黄犬音乖。每日家病恹恹懒去傍妆台。”【词语青鸟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鸟书

  • 每况愈下

    原作“每下愈况”,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,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。后用作“每况愈下”,义亦转变,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。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、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。东郭子

  • 子荆参军

    《晋书.孙楚传》:“孙楚,字子荆,太原中都人也。……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,起为参军。转梁令,迁卫将军司马。”晋.孙楚字子荆,曾为参军之职,富有英才,超拔不群。后用为咏参军之典。唐.杜甫《八哀诗.赠

  • 穿杨

    《战国策.西周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《史记.周本纪》亦载此事。杨柳同科,古人常通用。春秋时,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,百步之外射杨柳叶,百发百中。后因用“穿杨”、“穿杨叶”

  • 楦麒麟

    同“麒麟楦”。清阮大铖《燕子笺.合宴》:“奉皇宣做东道主,谁知道、翻桌面又占了尊客席……打一副楦麒麟草稿儿。”【词语楦麒麟】   汉语大词典:楦麒麟

  • 白眼看人

    同“白眼”。宋林逋《湖山小隐》诗之二:“黑头为相虽无为,白眼看人亦未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