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中蚤虱

口中蚤虱

比喻身陷绝境极易被消灭之人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“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。无异口中蚤虱。”●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 “应侯谓秦王曰: ‘王得宛、叶、蓝田、阳夏,断河内,困梁郑,所以未王者,赵未服也。 㢮上党在一而已, 以临东阳, 则邯郸口中虱也。”邯郸: 今属河北。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于此。应侯: 即范睢。战国时秦国大臣。范睢认为,秦师迁徙上党,威临东阳,则邯郸犹如放在口中的蚤虱,即将被咬死。


偏正 在口中消灭跳蚤和虱子。比喻极容易消灭的敌人。语本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·七术》:“㢮上党在一而已,以临为东阳,则邯郸口中虱也。”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校尉韩盛进曰:‘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,无异~。’”△用于形容极容易对付的人物或事物。也作“口中虱”、“口中之虱”。


【词语口中蚤虱】  成语:口中蚤虱汉语词典:口中蚤虱

猜你喜欢

  • 推干就湿

    同“推燥居湿”。明 徐?《杀狗记.孙荣奠墓》:“三年乳哺恩爱深,推干就湿多劳顿。”郭沫若《虎符》附录《写作缘起》:“推干就湿,画荻和丸之类,都是儿女小时的事。”见“推燥居湿”。郭沫若《虎符·附录·写作

  • 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

    朝廷大臣,要用仁义之道事奉君主,如果行不通,就辞职不干。 旧指为臣之道。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:“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”清.顾炎武《与公肃甥书》:“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吾甥宜三复

  • 三仕三已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”令尹,官名,为楚国上卿执政者。子文,姓斗,名叫穀於菟。上面所引,是孔子的学生子张(即琴牢)向孔子发问的截录。子张说,令尹文子三次就任,

  • 病竞

    《南史.曹景宗传》载:南朝梁武帝曾于华光殿宴饮,令沈约等赋韵连句,武将曹景宗不得韵,意不平。帝谓“卿伎能甚多,人才英拔,何必止在一诗”。时景宗已醉,求之不已,而分韵已尽,唯余“竞”、“病”二字。景宗操

  • 锦织回鸾

    同“锦机情词”。宋张孝祥《转调二郎神》词:“便锦织回鸾,素传双鲤,难写衷肠密意。”

  • 何曾食万

    同“何曾食万钱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齐景驷千,何曾食万。”

  • 雪鸿残迹

   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吴绮《喜迁莺.次原韵送闳文归里》词:“一曲《骊歌》夜唱,又作雪鸿残迹。”

  • 瓦飞弹清角

    源见“晋君听琴”。形容泣鬼神动天地的音乐。宋苏轼《次韵刘景文赠付羲秀才》:“未能瓦飞弹《清角》,肯便投泥戏泼寒。”

  • 巨枣

    源见“枣大如瓜”。指奇异的仙果。谭作民《噩梦》诗:“巨枣无实空开花,徐福至今他人父。”【词语巨枣】   汉语大词典:巨枣

  • 落落难合

    见解疏阔,难与人合。《后汉书.耿弇传》:“帝谓弇曰:‘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’”述补 形容见解独特,与众不同。语出《后汉书·耿摛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