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血未干

口血未干

口血,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,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,以示信守,称为口血。口血未干,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,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。公元前565年,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。楚国又出师伐郑。郑国不得已背晋向楚,复求与楚国订立盟约。这时,郑国的两个大臣子孔、子蟜说:“我们刚与晋国订立盟约,现在口血未干,就背弃盟约,这样做行吗?”另外两个大臣子驷、子展说:“我们小国同大国结盟,只能唯强是从。现在楚师来攻,晋国不来援救,我们就得投靠楚国。即使订立了盟约,将来也可向晋国解释,这是在强国的威逼下订的,这样的盟约是可以背叛的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楚子伐郑。子驷将及楚平。子孔、子蟜曰:‘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’子驷、子展曰:‘吾盟固云唯强是从,今楚师至,晋不我救,则楚强矣。盟誓之言,岂敢背之?且要盟无质,神弗临也。’……乃及楚平。”

【例句】:

左丘明《国语·越语》:“以盟为益乎?前盟口血未干,足以结信矣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辛次膺传》:“次膺言:‘宣和海上之约,靖康城下之盟,口血未干,兵随其后。”


主谓 古人订立盟约时要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。此指订立盟约不久就毁约。今多指说出的话没多久就反悔。《东周列国志》11回:“~,宋人背盟,寡人伐之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现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方面。→背信弃义 墨迹未干 ↔守信不渝


【词语口血未干】  成语:口血未干汉语词典:口血未干

猜你喜欢

  • 鲇鱼上竹竿

    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梅圣俞以诗知名,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。晚年奉诏修《唐书》,书成未奏而卒,士大夫莫不叹惜。其初受敕修《唐书》,语其妻刁氏曰:‘吾之修书,可谓猢狲入布袋矣。’刁氏对曰:‘君于仕宦,

  • 将无同

    源见“三语掾”。谓莫非相同或恐怕相同。宋范成大《次韵陈仲思经属西峰观雪》:“越人来省识,把酒酹层空。从来峤南北,人谓将无同。”【词语将无同】   汉语大词典:将无同

  • 虎踞龙盘

    同“龙盘虎踞”。唐雍陶《河阴新城》诗:“高城新筑压长川,虎踞龙盘气色全。”毛泽东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诗:“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”并列 形容地势险要。毛泽东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:“~今胜

  • 得马生灾

    同“得马折足”。唐元稹《哭子》诗之一:“维鹈受刺因吾过,得马生灾念尔冤。”连动 指因福得祸。语本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近塞上之人,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……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。其父曰

  • 长铗弹

    同“长铗归来”。唐王昌龄《代扶风主人答》诗:“寸心亦未理,长铗谁能弹?”唐刘禹锡《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》诗:“因居暇时游,长铗不复弹。”

  • 前驱负弩

    源见“负弩”。谓背弓箭走在前面,表示尊敬。唐 王初《送叶秀才》诗:“汉廷狗监深知己,有日前驱负弩归。”

  • 拾遗求利污其行

    表示捡到金钱,因为贪利而不归还原主,结果损害了自己的德行。东汉乐羊子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一块他人遗失的金饼,回家后交给妻子,他的妻子说:“我听说有志之士虽渴也不饮盗泉之水,廉洁之士虽饥也不受嗟来之食,更不

  • 玉树埋深

    同“玉树泥埋”。唐白居易《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薨逝相顾泫然》诗:“银钩忽晚书无报,玉树埋深哭不闻。”

  • 不贪为宝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五年》:“宋人或得玉,献诸子罕,子罕弗受。献玉者曰:‘以示玉人,玉人以为宝也。故敢献之。’子罕曰:‘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,不若人有其宝。’”春秋时宋国正卿子罕不肯

  • 出奇不穷

    同“出奇无穷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有僧游交河 苏吏部 次公家,善幻术,出奇不穷,云与吕道士同师。”见“出奇无穷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