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
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
州官:古时一州的长官。宋代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搒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,许人入州冶游观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后遂以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比喻统治者可以为非作歹,而百姓的正当言行也要受到种种限制。


其他 形容专横霸道者为所欲为,却严格限制别人的行为与权利。语本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5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过去几十年中……立法却是个别人的专利,立出来的法也是叫人民遵守的,所谓‘~’一类的东西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处事为人方面。也作“州官放火”。


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成语,意在讥讽在上者依势胡作非为而禁止在下者正当活动的情况。

为什么说 “放火”呢?

宋·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中记载说,有个叫田登的人当了郡守,“自讳其名”,谁要是触犯了,必遭鞭打,“吏卒多被榜笞,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‘火’”。上元 ( 农历正月十五日) 放灯,人们可以到州治之地游玩观看,吏人在街市上张贴了一张榜文,写道: 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”因忌讳田登之名,所以把 “放灯”说成 “放火”。后遂形成 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之语,用以表示在上者自己胡作非为而限制、苛求他人之意。


【词语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】  成语: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汉语词典: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
猜你喜欢

  • 敛怨

    《诗.大雅.荡》:“女炰烋于中国,敛怨以为德。”后以“敛怨”谓招惹怨恨。唐陆贽《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》:“不得赊取抑配,因兹敛怨扰人。”《宋史.河渠志一》:“或物以输官,或人方在路,未及兴役,寻已罢

  • 白马青丝

    源见“青丝白马”。借指叛乱。清黄景仁《寿阳》诗:“地经白马青丝后,山在风声鹤唳中。”

  • 晏婴市宅

    同“晏子居”。清 祁隽藻《李文正慈恩诗文衡山西涯图合卷为叶润臣阁读题》诗:“孙叔衣冠子孙落,晏婴市宅尘土低。”

  • 三鉴

    《书.酒诰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人无于水鉴,当于民鉴。’”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三六引汉荀悦《申鉴》:“君子有三鉴:鉴乎古,鉴乎人,鉴乎镜。”今本《申鉴.杂言上》文与此异。《新唐书.魏徵传》:“帝(唐太宗)后

  • 野啸天风

    源见“苏门长啸”。形容啸声如空谷风生,不同凡响。宋张炎《木兰花慢.用前韵呈王信父》词:“何如种瓜种秫,带一锄归去隐东陵。野啸天风两耳,翠微深处孙登。”

  • 相如题柱

    源见“题桥柱”。喻立志求取功名富贵。元贡奎《将过池阳留别》诗之一:“相如题柱过长安,靖节辞官归故里。人生穷达固有时,我辈行藏得其理。”【词语相如题柱】  成语:相如题柱

  • 孔章望斗

    孔章:晋代人霄焕的字。《晋书.张华传》:“初,吴之未灭也,斗牛之间常有紫气,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,未可图也,惟华以为不然……华闻黎章人雷焕妙达纬象,乃要焕宿,屏人曰:‘可共寻天文,知将来吉凶。’因登楼仰

  • 犊鼻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借指贫困寒酸。唐李颀《别梁锽》诗:“庭中犊鼻昔常挂,怀里琅玕今在无?”宋刘辰翁《水调歌头.和彭明叔七夕》词:“吾服空虚久矣,子有满堂锦绣,犊鼻若为酬?”【词语犊鼻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晒腹中书

    同“晒腹”。宋王令《赠致政郭太丞》诗:“一斗独倾花下酒,五车时晒腹中书。”

  • 书轨

    源见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。借指国家的文物制度。《宋书.傅弘之传》:“若其怀道畏威,奉王受职,则通以书轨,班以王规。”宋苏轼《淮阴侯庙记》:“书轨新邦,英雄旧里。”【词语书轨】   汉语大词典:书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