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司马青衫

司马青衫

白居易贬官为江州司马时,作《琵琶行》,与琵琶女同病相怜,结语为“就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”。后因以“司马青衫”形容悲伤凄切。元王实甫西厢记》四本三折:“淋漓襟袖啼红泪,比司马青衫更湿。”清褚人获《坚瓠七集.琵琶亭》:“洪武初,〔沈韶〕避征辟,泛舟游襄 汉,次九江,登琵琶亭,月下仿佛闻歌声,有司马青衫感。”


偏正 语本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就中泣下谁最多? 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后用以形容非常悲伤的状态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4本3折:“淋漓襟袖啼红泪,比~更湿。”△多用于描述痛苦心理状况。→泪如雨下 ↔欢喜若狂


【典源】 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并序》:“元和十年,予左迁九江郡司马。明年秋,送客湓(pen)浦口,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。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问其人,本长安倡女、尝学琵琶于穆,曹二善才,年长色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遂命酒,使快弹数曲。曲罢,悯默。自叙少小时欢乐事,今漂沦憔悴,转徙于江湖间。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安; 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。”诗最末四句为:“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就中泣下谁最多? 江州司马青衫湿!”

【今译】 唐元和十年,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。第二年秋天的一夜,他在浔阳江边送客,听见江边舟中有人弹琵琶。音调铿锵,带有京城韵味。去问弹的人,她原本是长安的乐伎,善弹琵琶,现在年长色衰,嫁给商人为妇。于是又让她弹了几曲,曲罢,她自叙年轻时欢场乐事,现在却漂泊江湖,容颜憔悴。这不觉勾起了白居易被贬谪出京,流落郁闷的感慨。故作此诗抒发之。诗的最末四句是:“音调凄凉啊不像以前,满座听了都泪流满面。其中哭泣的谁最难过?江州司马青衫已湿了一片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人身世漂泊,落拓郁闷,有所感慨触动。

【典形】 断肠司马、多愁白傅、江头商妇、江州泪、江州司马、湓浦客、琵琶泪、青衫泪、青衫司马、商女琵琶、司马泪痕、司马青衫、泪滴青衫、水面琵琶、湿衫青、青衫湿、青衫白司马、江州月夜、青衫袖、琵琶写恨、琵琶江上曲、浔阳江头客、江上琵琶泪。

【示例】

〔断肠司马〕元·袁华《水调歌头·宴顾仲瑛》:“记钱塘,朝载酒,夜藏钓。青衫断肠司马,消减旧风流。”

〔多愁白傅〕 清·黄景仁《褚五郎行》:“顾曲周郎鬓渐星,多愁白傅衫常湿。”

〔江头商妇〕明·何景明《明月篱》:“江头商妇移船待,湖上佳人挟瑟歌。”

〔江州泪〕 明·杨慎《鹧鸪天·易门小饮》:“青衫不湿江州泪,已许狂歌托圣朝。”

〔江州司马〕元·白朴《驻马听·弹》:“哀弦恰似愁人消瘦,泪盈眸,江州司马别离后。”

〔湓浦客〕 宋·苏轼《古缠头曲》:“青衫不逢湓浦客,红袖漫插曹纲后。”

〔琵琶泪〕 宋·晁端礼《满庭芳》:“若过浔阳亭上,琵琶泪莫洒清秋。”

〔青衫泪〕 金·吴激《人月园·宴张侍御家有感》:“江州司马,青衫泪湿,同是天涯。”

〔青衫司马〕 宋·辛弃疾《鹧鸪天·郑守厚卿席上》:“看逸韵,自名流,青衫司马且江州。”

〔商女琵琶〕 元·马致远《四块玉·浔阳江》:“商女琵琶断肠声,可知道司马和愁听。”

〔司马泪痕〕 元·杨果《小桃红》:“伤心莫唱,南朝旧曲,司马泪痕多。”

〔司马青衫〕 明·余怀《念奴娇·和苏子瞻》:“司马青衫,内家红袖,此地空惆怅。”


【词语司马青衫】  成语:司马青衫汉语词典:司马青衫

猜你喜欢

  • 商老

    同“商山四皓”。唐杜甫《收京》诗之二:“羽翼怀商老,文思忆帝尧。”【词语商老】   汉语大词典:商老

  • 荀氏风流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荀彧传》:“荀彧字文若,颍川颍阴人也。祖父淑,字季和,朗陵令。当汉顺、桓之间,知名当世。有子八人,号曰八龙。彧父绲,济南相。叔父爽,司空。彧年少时,南阳河颙异之,曰:‘王佐才也。’”“

  • 面百城

    源见“坐拥百城”。谓拥有丰富的藏书。清赵翼《归田即事》诗之三:“少日曾贪面百城,而今万卷送浮生。”

  • 倒灶

    汉扬雄《太玄经.灶》:“灶灭其火,惟家之祸。”后因以“倒灶”谓时运不济,倒霉。元王晔《桃花女》四折:“敢是这老头儿没时运,倒了灶了。”《西游记》二五回:“行者笑道:‘你遇着我就该倒灶,干我什事!’”【

  • 夜雪袁安

    同“卧雪袁安”。元 汪元亨《折桂令.归隐》曲:“梦魂儿不到金銮,袖拂尘埃,林下盘桓。夜雪袁安,秋风张翰,石室陈抟。”

  • 鹏化

    同“鲲化”。五代齐己《送刘秀才往东洛》诗:“来年遂鹏化,一举上瀛洲。”

  • 刘蕡下第,我辈登科,宁无厚颜

    刘蕡:唐昌平人。唐文宗时,宦官擅权,刘蕡深表愤恨。太和初举贤良方正,对策时,能直言极谏,考官畏惧宦官,不敢录取。下第:科举时代考试不中叫下第。登科:唐制,科举及第,由吏部复试,获中,叫登科。 旧指考

  • 五里雾

    《后汉书.张霸传》附张楷传:“(楷)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。”后汉张楷字公超,隐居弘农,学者随之,所居成市。好道术,能为五里雾。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(查阅后汉书、解释之)。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,或堕入迷惘之

  • 天马歌

    参见:蒲梢骑

  • 咏浴

    同“咏雩”。谢无量《春日寄怀马一浮》诗:“咏浴澄沂志,随芗吐谷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