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后生可畏

后生可畏

意指青年人前程远大,成就将超过年长的人,值得敬佩。孔子在勉励他的学生求学上进时说,青年人是可怕的,怎么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?一个人到了四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,那就不值得害怕了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曰:‘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后生可畏,来者难诬;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。”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,题之曰:‘后生可畏,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。’”


主谓 青年必能超越先辈,令人敬畏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。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人形容青年实力。→风华正茂 ↔马齿徒增


解释后生:后辈、下一代。指青年势必超过前辈,令人敬畏。

出处论语·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”

孔子说:“青年势必超过前辈,令人敬畏,怎么知道将来还不如现在呢?如果四五十岁还没有名声的话,也就不值得害怕了。”北宋经学家邢昺注释说:“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积累学行,成就道德,他们确实令人敬畏,哪里知道日后他们这些年轻人的道德文章会不如今天的我呢?如果年少时不积累学行,成就道德,到了四十岁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,这时候即使打算硬着头皮来充电,也终究成就不了大的道德,所以已经不值得害怕了。”

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方面,一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;二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。后生可畏,前提是后辈、下一代应该首先受到良好的教育,教育搞得好,青年人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;同时,青年人必须在年少时就进行不懈的努力,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现在。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的话,那就说明教育没有成功或者自身没有努力,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。

反义少不更事

例句

你年纪轻轻就做出这么大的成就,真是后生可畏啊!


【词语后生可畏】  成语:后生可畏汉语词典:后生可畏

猜你喜欢

  • 感帨

    《诗.召南.野有死麕》:“舒而脱脱兮,无感我帨兮!”郑玄笺:“奔走失节,动其佩饰。”感,通“撼”,摇动。后以“感帨”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。《聊斋志异.胭脂》:“感帨惊尨,鼠有皮胡若此?攀花折树,士无行

  • 言纶

    同“言丝”。宋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.节度》:“载更斋钺,已锡言纶。”【词语言纶】   汉语大词典:言纶

  • 三夫之言

    源见“曾参杀人”。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谣言。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海内不知其过,众庶未闻其毁。卒遇三夫之言,横被诬罔之谗。家属杜门,葬不归墓。怨隙并兴,宗亲怖栗。”偏正 三,泛指多数。经过很多人传播的流

  • 拾地芥

    源见“取青拾芥”。形容高官显位取之极易。《文选.任昉〈天监三年策秀才文〉之二》:“辎軿青紫,如拾地芥。”刘良注:“取易如拾地草也。”《资治通鉴.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凭借国威,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!”胡三

  • 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

    蜗角:蜗牛的触角。蝇头:苍蝇的头。 比喻微不足道枉费精神的名和利。语出宋.苏轼《满庭芳》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着甚干忙。”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四本三折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拆鸳鸯在两下里。”

  • 剪鲸

    《文选.曹冏〈六代论〉》:“扫除凶逆,剪灭鲸鲵。”李周翰注:“鲸鲵,大鱼吞食小鱼者,比喻不义人也。”后因以“剪鲸”比喻剪除凶逆。唐玄宗《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》:“幸过剪鲸地,感慕

  • 武城弦

    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朱熹集注:“弦,琴瑟也。时子游为武城宰,以礼乐为教,故邑人皆弦歌也。”后以“武城弦”指礼乐教化。唐高適《遇卢明府有赠》诗:“

  • 结缨

    《左传.哀公十五年》载:卫太子蒯聩奔晋,后潜回国夺君位,先劫持卫大夫孔悝于台上。子路(仲由)为孔悝邑宰,闻变,乃入,“且曰:‘太子无勇,若燔台,半,必舍孔叔(孔悝)。’太子闻之,惧,下石乞、盂黡敌子路

  • 云合景从

    同“云集景从”。宋王柏《跋丽泽诸友帖》:“昔东莱先生 吕成公,讲道于金华,四方学子云合而景从。”并列 景,同“影”。如云聚集,如影相随。语本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”明·张煌言

  • 刘伶贤妻

    同“刘伶妇”。宋辛弃疾《定风波.大醉自诸葛亭归窗间有题字戒饮者醉中戏作》词:“起向绿窗高处看,题遍,刘伶元自有贤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