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吕端大事不糊涂

吕端大事不糊涂

吕端注重大节,不拘细行事。吕端(935-1000年)字易直,幽州安次(今河北安次西)人。后晋时以父荫补官。入宋后,历知成都府、蔡州,升为枢密直学士。颇得太宗宠信,常被独召入宫。由于办事果断,为政清廉,宋太宗欲委任为相,征求大臣意见。有的说:“吕端为人糊涂。”太宗却说:“我看吕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”并为此作钓鱼诗,其中两句意思是,垂钓不知水深浅,须问磻溪钓鱼人。将吕端比作了辅佐武王伐纣的姜尚。至道元年(995年)遂拜吕端为相。吕端出任宰相后,顾全大局,处事持重,以清简为务。他原与副宰相寇准平起平坐,如今先登相位,恐寇准不平,就主动请求与副宰相按日轮流主持政务。在一般问题上他很少参与论辩。一天,太宗以亲笔信命令大臣,以后有关中书省(全国最高行政机构,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亦即政事堂,就设在其中)的公务,须经吕端详细核查后才可上奏。从此吕端更加谦让而不独断专行。但在大事上吕端毫不含糊,极其负责。如建立西夏政权的李继迁骚扰宋西部边境时,其母被擒获。太宗单独召见寇准与其商议,想杀掉她。吕端得知后奏明太宗,陈述利害,说明杀了李母并不能擒获李继迁,反而更坚定其叛逆的决心,不如善待她以招李继迁归顺。即使他不会立即投降,也可牵制住他的心。太宗听了拍着大腿赞道:“如不是你,几乎误了我的大事!”便立即采用了吕端的计策。后李母病死,李继迁不久也病死了,其子终于归顺了宋朝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281《吕端传》9514至9515页:“时吕蒙正为相,太宗欲相端,或曰: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会曲宴后苑,太宗作‘钓鱼诗’,有云:‘欲铒金钩深未达,磻溪须问钓鱼人。’意以属端。后数日,罢蒙正而相端焉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李东阳《锁继恩》:“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,继恩一锁成鸿图。” 邹韬奋《糊涂假认真》:“这位省视学先生在总评里总算闭着眼睛说了几句‘好话’,也许可以用‘大事不糊涂’自慰,深叹生不逢时,不然也许还有宰相的资格!”


【词语吕端大事不糊涂】  成语:吕端大事不糊涂汉语词典:吕端大事不糊涂

猜你喜欢

  • 洛阳才子

    《汉书.贾谊传》:“贾谊,洛阳人也,年十八,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。”“文帝召以为博士。”“是时,谊年二十余,最为少。每诏令议下,诸老先生未能言,谊尽为之对,人人各如其意所出,诸生于是以为能。”晋潘岳

  • 梨花梦

    源见“梨花云”。指梦境。元宋无《金陵送倪水西之江陵》诗:“《桃叶歌》残秣陵酒,梨花梦断景阳钟。”【词语梨花梦】   汉语大词典:梨花梦

  • 降贵纡尊

    纡:屈抑。谓谦以自处,降抑尊贵的地位。南朝梁.萧纲《昭明太子集序》:“降贵纡尊,躬刊手掇。”亦作“纡尊降贵”。蔡东藩等《民国通俗演义》一四五回:“一方面,中国政府因怕此案迁延不决,酿成国际上之重大交涉

  • 接舆行歌

    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。指隐居闲散生活。三国 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子房之佐汉,接舆之行歌……殊途而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”

  • 临邛病渴

    同“相如病渴”。司马相如早年曾与卓文君在临邛开酒店,因以临邛为其代称。俞锷《伤春亚子韵》:“可知吴下伤春客,旧是临邛病渴人。”

  • 姗姗来迟

    《汉书.李夫人传》:“上(即汉武帝刘彻)思念李夫人(李延年妹,参见“倾国倾城”)不已,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。乃夜张灯烛,设帷帐,陈酒肉,而令上居他帐,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,还幄坐而步。又不得就视,

  • 蚁撼床

    源见“蚁动牛斗”。形容神情恍惚。清赵翼《夜醒早》诗:“灯光照梦犀燃渚,炉沸惊魂蚁撼床。”

  • 卜宅卜邻

    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晏子如晋,公更其宅,反(通返)则成矣。既拜,乃毁之,而为里室,皆如其旧,则使宅人反之。‘且谚曰:非宅是卜,唯邻是卜。二三子先卜邻矣,违卜不详。’”春秋时齐景公乘晏婴出使晋国时翻造

  • 难弟兄

    同“难兄难弟”。宋郭应祥《菩萨蛮.去岁寿李嗣立》词:“两个老人星,君家难弟兄。”

  • 博物才

    《晋书》卷三十六《张华传》:“张华字茂光……学业优博,辞藻温丽,朗赡多通,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。”“天下奇秘,世所稀有者,悉在华所。由是博物洽闻,世无与比。”“著《博物志》十篇,及文章并行于世。”晋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