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和衷共济

和衷共济

《书.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!”孔传:“衷,善也。以五礼正诸侯,使同敬合恭而和善。”《国语.鲁语下》: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后以“和衷共济”谓同心协力,克服困难。明陈子龙《论召对内降疏》:“在陛下渊衷,以方谕大臣和衷共济,恐宪臣戆直,奏对之际,复生异同。”


偏正 比喻团结一致,共渡难关。语本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依目前态势,两人断不能~。”△多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→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↔勾心斗角。也作“合衷共济”。


同心协力、克服困难谓之 “和衷共济”。

“济”,渡。《诗·邶 ( bèi) 风·匏 ( páo) 有苦叶》: “济有深涉。”传: “济,渡也。”

“共济”,谓共同度过 ( 难关) 。

那么,“和衷”是同心协力之义吗?

“衷”,本义为贴身内衣。 《说文·衣部》: “衷,里亵衣。”段注: “亵衣有在外者,衷则在内者也。……假借为中字。”“衷”为“里亵衣”,“在内”,“假借为中”,因而可引申为 “内在”、“内心”、“心中”之义。如 “言不由衷”、 “衷心感谢”、 “诉衷肠”、 “衷情”等语,“衷”皆表示 “内心”、“心中”之义。

“和”谓协和、和谐。因此, “和衷”便是内心相和、协调。由此而知 “和衷共济”指的便是同心协力、共渡难关之意。

此语由 《书·皋陶 ( yáo) 谟》“同寅协恭和衷哉”句中之 “和衷”与 《国语·鲁语下》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”句中 “共济”组成。《书·皋陶谟》孔传: “衷,善也。以五礼正诸侯,使同敬合恭而和善。”《鲁语下》韦昭注: “共济而已,佩匏可以渡水也。”( 匏为葫芦之属,内空干后有浮力)


【词语和衷共济】  成语:和衷共济汉语词典:和衷共济

猜你喜欢

  • 雷门操布鼓

    同“持布鼓过雷门”。元许有壬《和傅汝砺寄来韵》之二:“不向雷门操布鼓,要从人海见珠宫。”

  • 寡耻少廉

    见“寡廉鲜耻”。少,缺欠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国疾》:“富者空减,贫者称贷。是以民年急而岁促,贫即寡耻,乏即少廉。此所以刑非诛恶,而奸犹不止也。”

  • 苍梧帝

    源见“苍梧龙去”。代指舜帝。南朝 梁吴均《江上酬鲍幾诗》:“振棹出江湄,依依望九疑。欲谒苍梧帝,过问沅 湘姬。”

  • 莞尔而笑

    莞( ㄨㄢˇ wǎn )尔:微笑的样子。 意即微微一笑。语出《论语.阳货》:“夫子莞尔而笑,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唐.杨炯《群官寻杨隐居诗序》:“忽乎将行,指林壑而非远;莞尔而笑,览烟霞而在瞩。

  • 车殆马烦

    形容旅途劳顿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 “至黄昏乃归,车殆马烦,不胜困惫。” ●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 “余从京师,言归东藩。背伊阙,越轘辕。经通谷,陵景山。日既西倾,车殆马烦。尔乃税驾

  • 皇后舞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指轻盈妙舞。皇后,指赵飞燕。唐李商隐《赵燕》诗之一:“为矜皇后舞,犹著羽人衣。”

  • 伯鸾鬻舂

    同“伯鸾舂”。明高启《鸿山书舍图为黄君伯渊赋》诗:“伯鸾鬻舂地,井臼有遗迹。”

  • 呵天

    同“呵壁问天”。姚锡均《赠一厂即送其返汕头》诗:“岂有沈沦甘下士,但歌《招隐》欲呵天。”

  • 卖官贩爵

    同“卖官鬻爵”。《晋书.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千秋卖官贩爵,聚资货累亿。”见“卖官鬻爵”。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千秋~,聚资货累亿。”【词语卖官贩爵】  成语:卖官贩爵汉语大词典:卖官贩爵

  • 谈麈

    源见“麈尾清谈”。指清谈哲理。宋陈造《夜宿商卿家》诗:“更喜良宵共谈麈,几烦亲手剪灯花。”【词语谈麈】   汉语大词典:谈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