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因势利导

因势利导

顺着事物的趋势而引导推动之。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


偏正 因,顺着;利导,引导。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,恰当地加以引号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,齐号为怯,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刘心武《钟鼓楼》:“儿童文学工作者以及老师和家长是应当抓住儿童们的这个特点,~,编出内容优美生动而又琅琅上口的歌谣。”△褒义。用于一般工作方法、领导艺术或教育工作方面。→顺水推舟 因风吹火 引船就岸 ↔逆水行舟。也作“因势利道”。


解释利导:引导。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。

出处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彼三晋之兵,素悍勇而轻齐,齐号为怯。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

孙膑是孙武的后代,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。孙膑早年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,庞涓后来到魏国做官,他知道自己才能比不上孙膑,非常担心,就设计骗来孙膑,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。孙膑想办法逃到了齐国,以自己的才能赢得了齐威王以及大臣田忌等人的尊敬和信任,担任了齐国的军师。

梁惠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343年),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,韩国向齐国求救。齐国以田忌为将,带兵直攻魏国首都大梁。庞涓听到这一消息,马上带兵离开韩国,准备半路堵截齐军,不料齐军已经越过魏境,直奔大梁。孙膑对田忌说:“魏国的军队一向勇猛强悍而轻视齐军,齐军以胆怯出名。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利用这样的形势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。兵书上讲,出兵百里而去追逐利益的,前锋主将一定会受挫;急行军五十里而去争利的,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。”于是下令让齐军进入魏国后造十万人的锅灶,第二天造五万人的锅灶,第三天造三万人的锅灶。庞涓行军三天,每天察看齐军的锅灶情况,非常高兴,说:“我就知道齐军胆小,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,士卒就已经逃亡过半了。”于是丢下步兵,带领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。

孙膑估计,按庞涓的速度应该晚上到达马陵。马陵道路狭窄,而路旁多险阻,可以埋伏兵力。孙膑于是命人削掉路边一棵大树的树皮,露出白色,在上面写道:“庞涓死于这树下。”然后命令一万名齐军神箭手沿路埋伏,并约定:“晚上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。”庞涓果然晚上来到了大树下,看到树皮发白,上面有字,就让人取火来看。字还没有看完,齐军万箭齐发,魏军大乱。庞涓自知兵败无救,只好拔剑自杀,齐军于是乘胜追击,彻底打败了魏军,孙膑也由此名扬天下。


【词语因势利导】  成语:因势利导汉语词典:因势利导

猜你喜欢

  • 冤盆覆

    源见“覆盆”。谓铸成冤案。清 杨潮观《夜香台持斋训子》:“你就平心惟恐冤盆覆,怎禁那三木下细推求。”

  • 言提其耳

    言:语助词。 提着别人耳朵叮嘱。 表示恳切教诲。语出《诗.大雅.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《后汉书.杜林传》注引《东观记》:“尧远于汉,民不晓信,言提其耳,终不悦谕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勤求》

  • 苏武餐毛

    同“苏武毡”。宋梅尧臣《释滞》诗:“帝在苍梧妃泣竹,苏武餐毛海西曲。”

  • 汗牛充栋

    唐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,运输时可使马牛累出汗来。后以“汗牛充栋”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。宋陆游《冬夜读书有感》诗:“汗牛充栋成何事,堪笑迂

  • 羊公惭舞鹤

    源见“不舞之鹤”。谓受到称赞而名不副实。清赵执信《南村将携家附漕艘北返见邀小饮话别赠之十六韵》:“羊公惭舞鹤,周子耐潜蛟。”

  • 黎侯寓卫

    《诗经.邶风.式微.序》:“《式微》,黎侯寓于卫,其臣劝以归也。”东汉.郑玄笺:“黎侯为狄人所逐,弃其国而寄于卫。”《式微》: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?微君之故,胡为乎中露?式微式微,胡不归?微君之躬,胡为

  • 杨穿三叶

    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。喻指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。唐白居易《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》诗:“自知群从为儒少,岂料词场中第频。桂折一枝先许我,杨穿三叶尽惊人。”自注:“始予进士及第,行简次之,敏中又次之。”主谓 原

  • 请从隗始

    同“请自隗始”。清梁鼎芬《谢王二太守兄送米》诗:“江南百姓待泽久,请从隗始铺仁慈。”见“请自隗始”。【词语请从隗始】  成语:请从隗始汉语大词典:请从隗始

  • 沟中之纳

    源见“沟中断”。指被弃置之人或物。宋张孝祥《代揔得居士上相府》:“稍援沟中之纳,俾留爨下之焦。”

  • 狐威假白额

    同“狐假虎威”。白额,指虎。唐杜牧《昔事文皇帝》诗:“狐威假白额,枭啸得黄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