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大事不糊涂

大事不糊涂

宋史.吕端传》:“时吕蒙正为相,太宗欲相端,或曰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”

吕端字易直,宋时幽州安次人。至道元年(公元995年)继吕蒙正为相。太宗去世,内侍王继恩阴谋废立,被端及时发觉,遂奉真宗即位,贬逐继恩。后常以“吕端大事不糊涂”的典故,比喻说明做领导工作的人,应注重大事,不宜斤斤计较小节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到既掌握原则,头脑清醒,又能宽厚待下,取得群众的支持。

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马上日记》:“吕端大事不胡涂,犹言小事不妨胡涂点,这自然很足以显示我们中国人的雅量……”


主谓 指对大是大非问题能做到头脑清醒,坚持原则。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太宗欲相端。或曰: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~。’决意相之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处事方面。→旗帜鲜明 心明眼亮 ↔糊里糊涂 小黠大痴


【词语大事不糊涂】  成语:大事不糊涂汉语词典:大事不糊涂

猜你喜欢

  • 犀颅玉颊

    源见“犀顶龟文”。额角骨突出如犀,脸颊洁白如玉。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。宋苏轼《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唐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》之四:“空使犀颅玉颊,长怀髯舅凄然。”并列 额角骨突出如犀,脸颊白晰

  • 赤乌

    源见“三足乌”。又《初学记》三十引三国 吴薛综《赤乌颂》:“赫赫赤乌,惟日之精。”后因以“赤乌”为太阳的代称。唐白居易《劝酒》诗:“天地迢迢自长久,白兔赤乌相趁走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二七回:“到了那赤乌

  • 赐圜

    同“赐环”。清陈康祺《壬癸藏札记》卷一:“他书多称稚存赐圜由文正力,盖非事实也。”【词语赐圜】   汉语大词典:赐圜

  • 华胥梦

    《列子.黄帝篇》:“(黄帝)昼寝而梦,游于华胥氏之国。”《列子》中所写的华胥国,是一个老庄思想无为而治、混沌初开的幻境,后用为梦境的代称。宋.范成大《不寐》诗:“人生原是华胥客,休向迷途更著鞭。”《警

  • 新雨

    源见“旧雨今雨”。指新朋友。清朱彝尊《冯检讨招诸同年集》诗:“新雨不来那在眼,故人相对且开颜。”【词语新雨】   汉语大词典:新雨

  • 身无择行

    意思是一身的行为都遵循法道,而无所选择。《孝经.卿大夫章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”主谓 自身行为必须遵循法规,别无其他选择。《孝经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

  • 罗浮

    源见“罗浮梦”。指赵师雄与梅花仙女相遇处。后用以咏梅。元张可久《天净沙.孤山雪夜》曲:“淡妆人在罗浮,黄昏月上西湖,翠袖翩翩起舞。”清屠宸桢《疏影》词:“酒醒黄昏,看足香痕,好梦罗浮重省。”【词语罗浮

  • 罗威饲犊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九〇〇引《广州先贤传》:“罗威字德仁,南海番禺人。邻家牛数入食其禾,既不可逐,又为断刍,多着牛家门中,不令人知,数数如此。牛主惊怪,不知为谁,阴广求,乃觉是威。自后更相约率,检犊不敢复侵

  • 颜渊陋巷

    同“颜回陋巷”。宋陆游《感事六言》之八:“未论颜渊陋巷,老农自是吾师。”

  • 唱玲珑

    同“唱黄鸡”。宋苏轼《夜饮次韵毕推官》:“红烛照庭嘶騕褭,黄鸡催晓唱玲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