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天下逐鹿

天下逐鹿

鹿:与“禄”同音,原指“禄位”。此处专用比喻“帝位”。此典指蒯(kuǎi快上)通对刘邦说:秦朝败亡,天下英雄纷争,追求秦朝失去之帝位。后以此典比喻国乱无主,群雄争夺天下。蒯通,即蒯彻。秦、汉之际范阳(今河北定兴南固城镇)人。陈胜起义后,派武臣进取赵地,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归降,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。后又说韩信取齐地,并劝韩信背叛刘邦自立。韩信不忍心背叛刘邦。以后,吕后与萧何谋计,斩杀韩信于长乐宫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)挂钟室内。刘邦从外地征战回来,逮住蒯通,要煮死他。蒯通说:冤枉!刘邦说:有什么冤枉?蒯通回答说:“秦朝的法度败坏,政权解体,崤山、函谷关以东各地大乱,各姓势力纷起,英雄豪杰像一群一群乌鸦分处聚集。秦朝失去了它的帝位,天下人都纷纷起来追求这个帝位,于是本领高强、行动迅速之人抢先得到。”此典又作“猎秦”、“秦鹿”、“中原逐鹿”、“中原无鹿”、“逐原人”、“亡鹿”、“走鹿”、“鹿失嬴秦”、“失鹿”、“逐鹿中原”、“鹿走三山”、“秦失鹿”、“失鹿年”、“逐鹿”、“争鹿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29页:“对曰:‘秦之纲(网上总绳)绝(断)而维(系物大绳)弛(松)(纲、维:此比喻国家法度),山东(指战国时当时六国领土都在崤山、函谷关以东)大扰,异姓(指与秦不同姓之各路武装势力)并起,英俊乌集。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留别于十一兄逖》:“钓周猎秦安黎元,小鱼兔何足言。” 李白《朱虚侯赞》:“嬴氏秽德,金精摧伤。秦鹿克获,汉风飞扬。” 唐·温庭筠《过五丈原》:“下国卧龙空寤主,中原逐鹿不因人。” 唐·吴融《华清宫》:“中原无鹿海无波,凤辇鸾旗出幸多。” 宋·王令《驯鹿》:“只消指马相,便有逐原人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张安道读杜诗》:“尘暗人亡鹿,溟翻帝斩鳌。” 宋·乐雷发《咏史·高祖》:“逝骓走鹿各消磨,剑外功臣剩几多?” 元·耶律楚材《再用韵感古》:“鹿失嬴秦无令主,鼎分炎汉有能臣。” 明·高启《感旧酬宋军咨见寄》:“中原未失鹿,东海方横鲸。” 明·骆用卿《题韩信庙》:“逐鹿中原汉力微,登坛频蹙楚军威。” 清·吴伟业《功臣庙》:“鹿走三山争楚汉,鸡鸣十庙失萧曹。” 清·黄遵宪《书愤》:“竟闻秦失鹿,转使鲁无鸠。” 清·石为崧《秋日坐秦淮水榭》:“荆榛曾记从龙日,鼙鼓还传失鹿年。” 清·唐孙华《诸葛武侯祠》:“卧龙潜下国,逐鹿走群雄。” 清·唐有为《出都留别诸公》:“眼中战国成争鹿,海内人才孰卧龙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之纲绝而维弛,山东大扰,异姓并起,英俊乌集。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村疾足者先得焉。”集解: 张晏曰:“以鹿喻帝位也。” 《文选·班彪〈王命论〉》:“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,不达其故,以为适遭暴乱,得奋其剑。游说之士,至比天下于逐鹿,幸捷而得之。”李喜注引《六韬》曰:“取天下若逐野鹿,得鹿,天下共分其肉。”

【今译】 《史记·淮阳侯列传》讲,秦朝纲纪废弛,东方纷乱,各路豪杰起事。秦的帝位已失,天下共同争逐,于是才能高行动快的人先得到它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国乱无主,群雄争夺天下。

【典形】 猎秦、鹿失蠃秦、鹿走三山、鹿走中原、秦鹿、秦失鹿、秦项鹿、失鹿、失鹿年、亡鹿、争鹿、中原无鹿、中原逐鹿、逐鹿、逐鹿中原、逐原人、走鹿、失鹿狂秦、鹿走秦中原、逐中原鹿、鹿走周原。

【示例】

〔猎秦〕 唐·李白《留别于十一兄逖》:“钓周猎秦安黎元, 小鱼㕙兔何足言。”

〔鹿失嬴秦〕 元·耶律楚材《再用韵感古》:“鹿失嬴秦无令主,鼎分炎汉有能臣。”

〔鹿走三山〕 清·吴伟业《功臣庙》:“鹿走三山争楚汉,鸡鸣十庙失萧曹。”

〔鹿走中原〕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:“祖龙飞,鹿走中原,倚定摩崖半壁天。”

〔秦鹿〕 唐·李白《朱虚侯赞》:“嬴氏秽德,金精摧伤。奏鹿克获,汉风飞扬。”

〔秦失鹿〕 清·黄遵宪《书愤》:“竟闻秦失鹿,转使鲁无鸠。”

〔失鹿〕 明·高启 《感旧酬宋军咨见寄》:“中原未失鹿,东海方横鲸。”

〔失鹿年〕 清·石为崧 《秋日坐秦淮水榭》:“荆榛曾记从龙日,鼙鼓还传失鹿年。”

〔亡鹿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张安道读杜诗》:“尘暗人亡鹿,溟翻帝斩鳌。”

〔争鹿〕 清·康有为《出都留别诸公》:“眼中战国成争鹿,海内人才孰卧龙?”

〔中原无鹿〕 唐·吴融《华清宫》:“中原无鹿海无波,凤辇鸾旗出幸多。”

〔中原逐鹿〕 唐·温庭筠 《过五丈原》:“下国卧龙空寤主,中原逐鹿不因人。”

〔逐鹿〕 清· 唐孙华 《诸葛武侯祠》:“卧龙潜下国,逐鹿走群雄。”

〔逐鹿中原〕 明·骆用卿《题韩信庙》:“逐鹿中原汉力微,登坛频蹙楚军威。”

〔逐原人〕 宋·王令《驯鹿》:“只消指马相,便有逐原人。”

〔走鹿〕 宋·乐雷发《咏史·高祖》:“逝骓走鹿各消磨,剑外功臣剩几多?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隐形仲甫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三《李仲甫》:“李仲甫者,丰邑中益里人也。少学道于王君,服汞丹有效,兼行遁甲,能步诀隐形。年百余岁转少。初隐百日,一年复见形。后遂长隐,但闻其声,与人对语饮食如常,但不可见。”道教

  • 河阳花貌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形容俊美的容貌。清袁于令《西楼记.诘信》:“一别经年,怎河阳花貌,减些娇倩。”

  • 卖药逃名

    同“卖药藏名”。唐皇甫冉《卖药人处得南阳朱山人书》诗:“卖药何为者,逃名市井居。”

  • 贮乾坤于一壶

    指仙人有法术,能将天地藏在一壶之中。晋代葛洪《神仙传.壶公》:“常悬一空壶于屋上,日入之后,公跳入壶中,人莫能见,唯长房楼上见之,知非常人也。长房日日自扫公座前地及供馔物,公受而不辞。如此积久,长房尤

  • 邻国为壑

    一作“以邻为壑”。把邻国当作自己排泄洪水的沟壑。比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嫁祸邻国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白圭曰:‘丹之治水也,愈于禹。’孟子曰:‘子过矣!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( ㄏㄜˋ h

  • 风行电扫

    见“风行电击”。《隋书·韦洸传》:“公鸿勋大业,名高望重,率将戎旅,抚慰彼方,~,咸应稽服。”【词语风行电扫】  成语:风行电扫汉语大词典:风行电扫

  • 骊龙珠

    同“骊珠”。三国 魏曹植《七启》:“饰以文犀,雕以翠绿,缀以骊龙之珠,错以荆山之玉。”唐皎然《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》诗:“抉得骊龙珠,光彩曜掌握。”【词语骊龙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骊龙珠

  • 朱衣使者

    源见“朱衣点头”。借指科举考试官。清李渔《凰求凤.翻卷》:“小生带天聋地哑,外扮朱衣使者,执簿随上。”偏正 科举考官。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翻卷》:“小生带天聋地哑,外扮~,执簿随上。”△用于科举方面。【

  • 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

    此:指军事或政治力量。 用这样的实力来攻城,哪个城攻克不了? 用反诘的语气,强调某方实力之强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齐侯曰:‘以此众战,谁能御之?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?’”明.钱轵《甲申传信录》

  • 颜生穷巷

    同“颜回陋巷”。唐钱起《酬赵给事相寻不遇留赠》诗:“谁忆颜生穷巷里,能劳马迹被春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