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焚林”。宋黄庭坚《次韵答张沙河》:“策名日已污轩冕,逃去未必焚山林。”
源见“换鹅书”。指王羲之。借指王姓的人。明李梦阳《逢郏王子》诗:“岂如题凤侣?疑是好鹅宾。”
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喻满怀才学。明吴应箕《酬内》诗:“三别徒怀玉,十年空上书。”源见“怀璧为罪”。喻多财招祸。明李东阳《邯郸贾》诗:“匹夫怀玉尚不可,何怪贪儿死奇货。”源见“被褐怀玉”。谓怀抱仁德。南朝
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风之积也不厚,故其负大翼也无力,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。”庄子原文指鸟借风力而高飞。后用来作为比喻凭借有力,后来居上的典故。宋.陈善《扪虱新话》:“王右军(王羲之)书本学卫夫人,其后
《后汉书.蔡邕传》载:蔡邕精通音乐。一次到邻居家赴宴,走到门口,听出屋里琴声露出杀心。他掉头走开。主人知道,连忙追上,问何缘故?蔡邕具实相告。后来那弹琴的人说,他弹奏时,偶然见到一只螳螂正欲捕蝉,他很
源见“乌衣国”。指燕子。清 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.梧桐》:“至于秋天鸿雁,社日乌衣,则有月令在。”同“乌衣巷”。宋邓剡《唐多令》词:“寂寞古豪华,乌衣日又斜。说兴亡、燕入谁家?”【词语乌衣】 汉语
旧题汉.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《偓佺》:“偓佺者,槐山采药父也。好食松实,形体生毛长数寸,两目更方,能飞行逐走马。以松子遗尧,尧不暇服也。……时人受服者,皆至二三百岁焉。”据说有一位采药人叫偓佺,他常年食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品藻》:“郗司空家有伧奴,知及文章,事事有意。王右军向刘尹称之,刘问:‘何如方回?’王曰:‘此正小人有意向耳,何得便比方回?’刘曰:‘若不如方回,故是常奴耳。’”后以“郗家奴
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描梅花于额上为饰。清蒲松龄《代毕信涉通王受兹启》:“柏叶浮金,金卮荐合欢之酒;梅花点额,玉台生并蒂之香。”
源见“望夫石”。指传说中守盼夫归之妇所化的望夫石。唐李商隐《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》诗:“武昌若有山头石,为拂苍苔检泪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