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鳌戴三山”。唐司空图《淮西》诗:“鳌冠三山安海浪,龙盘九鼎镇皇都。”
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适郑,与弟子相失,孔子独立郭东门。郑人或谓子贡曰:‘东门有人,其颡似尧,其项类皋陶,其肩类子产,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,累累若丧家之狗。’”裴骃集解引王肃曰:“丧家之狗,主人哀
源见“乘鸾”。美称女婿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急难》:“平白地凤婿过门,好似半青天鹊影成桥。”【词语凤婿】 汉语大词典:凤婿
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撝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后以“撝戈反日”赞誉排除困难,扭转危局,力能回天的行为。有时亦指留住时间,以利其事。清.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十九:“若使鲁戈真
同“肤受之诉”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江陵震主》:“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,群竖肤诉于冯保,保奏之慈圣。”清 抟沙拙老《闲处光阴》卷下:“丁未春,〔吴嘉宾〕以惑于肤诉陷狱,龃龉者深其文,蓄怒者又复下石,竟至谴
指对某些事情,只能揣摩领会它的意思,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。语出宋.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七:“其术可以心得,不可以言喻。”后多引作〔可以意会,不可以言传〕。清.刘大櫆《论文偶记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长,抑扬高
见“狐群狗党”。【词语狗党狐朋】 成语:狗党狐朋汉语大词典:狗党狐朋
同“贝萋”。明李开先《事定公评后序》:“贝锦百端,谗舌千丈,始之者一线,而引之者滔天。”【词语贝锦】 汉语大词典:贝锦
同“悲丝染”。唐罗隐《谗书.屏赋》:“阮何情而泣路,墨何事而悲丝?”清无名氏《万金记.顽梗》:“天末徒号鸱,可怜泣路悲丝。”【词语悲丝】 汉语大词典:悲丝
源见“庖丁解牛”。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,因而顺利解决。清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七》:“何谓‘大猷’?批郤导窾,迎刃而解,棋局一著胜人千百者是也。”并列 批,劈。郤,空隙。导,开通。窾,空处。从缝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