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孤鸿避弋

孤鸿避弋

源见“鸿飞冥冥”。比喻高才贤士远走高飞,全身避祸。宋苏轼《次韵程正辅》:“孤鸿方避弋,老骥犹在坰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彩服

    同“五彩衣”。唐刘禹锡《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》诗:“兄弟尽鸳鸾,归心切问安。贪荣五彩服,遂挂两梁冠。”

  • 一瓢挂树

    源见“许由瓢”。形容隐逸傲世。闽徐夤《闲》诗:“一瓢挂树傲时代,五柳种门吟落晖。”

  • 一戎衣

    《书.武成》:“一戎衣,天下大定。”《礼记.中庸》:“壹戎衣而有天下。”《书经》上说的是,一著戎服,便将讨灭商纣,于是天下就得到安定。据汉朝郑玄说,“一戎衣”,就是《书.康诰》上说的“殪戎殷”,衣,读

  • 橘心移

    源见“橘化为枳”。指橘树的习性改变。亦借指习性发生改变。宋林景熙《杂咏酬汪镇卿》:“逾淮橘心移,出山泉性汩。”

  • 王家种竹

    源见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借指寄居所借之宅。唐吴融《岐阳蒙相国借宅因抒怀投献》诗:“虽非宋玉诛茅至,且学王家种竹来。”

  • 视死若归

    见“视死如归”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故战日有期,~。”【词语视死若归】  成语:视死若归汉语大词典:视死若归

  • 扣槃扪烛

    宋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龠,以为日也。日之与钟龠亦远矣,而眇者不知其异

  • 尧封

    《书.舜典》:“肇有十二州,封十有二山。”古史称尧命舜巡视天下,划为十二州,并在其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,以作祭祀。后因以“尧封”称中华疆域。唐杜甫《诸将》诗之三:“沧海未全归《禹贡》,蓟门何处尽尧封?

  • 转胞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三晋.嵇叔夜(康)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吾每读尚子平、台孝威传(汉.向长字子平,王莽时隐士;台佟字孝威,东汉初隐士),慨然慕之,想其为人。加少孤露,母兄见骄,不涉经学,性复疏懒,筋驽肉缓

  • 爨下声

    同“爨下音”。宋陆游《爱闲》诗:“帖看贞观行间印,琴记中郎爨下声。”【词语爨下声】   汉语大词典:爨下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