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安用毛锥

安用毛锥

旧五代史.史弘肇传》:“史弘肇,字化元,郑州滎泽人也……周太祖有镇邺之命,弘肇欲其兼领机枢之任,苏逢吉异其议,弘肇忿之。翌日,因窦贞固饮会,贵臣悉集,弘肇厉色举爵属周太祖曰:‘昨晨廷论,一何同异!今日与弟饮此。’杨邻、苏逢吉亦举大爵曰:‘此国家之事也,何足介意!’俱饮釂。弘肇又厉声言曰:‘安朝廷定祸乱,直须长枪大剑,至如毛锥子,焉足用哉!’三司使王章曰:‘虽有长枪大剑,若无毛锥子,赡军财赋,自何而集?’弘肇默然,少顷而罢。”

五代后周史弘肇,有一次在朝廷之上与杨邠、苏逢吉等大臣争论,认为安邦定国只须要长枪大剑,毛锥子(即今所谓笔杆子)是没有什么用处的。此言受到王章的驳斥,于是弘肇默然而止。后因用为偏面强调以武人治国的典故。

幼学琼林》卷三“器用”:“笃志业儒,曰铁砚磨穿;弃文就武,曰安用毛锥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一

    同心协力,团结一致。《书.咸有一德》:“其难其慎,惟和惟一。”《三国志.蜀志.谯周传》:“敬贤任才,使之尽力,有踰成康。故国内和一,大小戮力。”【词语和一】   汉语大词典:和一

  • 无所不至

   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。 指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(多指坏事)。语出《论语.阳货》:“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”唐.沈既济《任氏传》:“每相狎暱,无所不至。”《金史.逆臣传.徒单贞》:“汝若不制汝心,将无所不至

  • 登高落帽

    源见“孟嘉落帽”。咏名士重阳游赏,风流洒脱。元许有壬《摸鱼子.次明初为寿韵》词:“譊譊醉语,道咫尺重阳,登高落帽,休竞汨罗渡。”

  • 兵谏而自刖

    参见:鬻拳爱君

  • 沧海君

    源见“博浪飞椎”。泛指帮助抗暴复仇的贤者。北周庾信《拟咏怀》之十三:“惜无万金产,东求沧海君。”【词语沧海君】   汉语大词典:沧海君

  • 各从其志

    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动。《史记.伯夷列传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’,亦各从其志也。故曰‘富贵如可求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’。‘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’。举世混浊,清士乃见。”主

  • 浮休

    《庄子.刻意》:“其生若浮,其死若休。”成玄英疏:“夫圣人动静无心,死生一贯,故其生也,如浮沤之暂起,变化俄然;其死也,若疲劳休息,曾无系恋也。”后以“浮休”谓达观生死,听其自然,淡泊处世。唐白居易《

  • 殿虎

    《宋史.刘安世传》:“〔刘安世〕在职累岁,正色立朝,扶持公道。其面折廷争,或帝盛怒,则执简却立,伺怒稍解,复前抗辞。旁侍者远观,蓄缩悚汗,目之曰‘殿上虎’。”后用“殿虎”称颂敢抗争的谏官。清黄遵宪《铁

  • 扬雄瓿

    源见“覆酱瓿”。指像扬雄《太玄经》那样的杰作。清赵翼《穆庵侍读见余近作枉赠佳章奉答》诗之三:“鞭长难护扬雄瓿,绠短方思董子帷。”

  • 鸣犊叹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既不得用于卫,将西见赵简子。至于河而闻窦鸣犊、舜华之死也,临河而叹曰:‘美哉水,洋洋乎!丘之不济此,命也夫!’”后因以“鸣犊叹”指对被害贤者的哀叹。严复《戊戌八月感事》诗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