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封疆大吏

封疆大吏

明代专指都指挥使司、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(合称都、布、按三司),是明代行省中平行的三个最高权力机构。都指挥使司(简称都司)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,掌一方的军政大权,所辖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,由兵部统辖。凡遇朝廷吉凶大事,上奏表时,序衔于三司之首。承宣布政使司(简称布政司)是一省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。至宣德(明宣宗朱瞻基年号,1426-1435年)初年,除两京外,全国设十三布政司。提刑按察使司(简称按察司)是一省的最高司法机构。其职责是纠劾官邪,止息奸暴,平定狱讼,洗雪冤抑,以振扬风纪,澄清吏治。都、布、按三司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,类于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,故称封疆大吏(按:清代封疆大吏另有解释)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90《兵志二》2195页:“当是时,都指挥使与布、按并称三司,为封疆大吏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42回:“连升带保,不到二十年功夫,居然做到封建大吏,在湖北巡抚任上,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。” 清·马其昶《〈濂亭集〉序》:“朝廷置封疆大臣,率取材曾门。” 吴晗《况钟和周忱》:“周忱从公元1430年任江南巡抚,一直到1451年,前后共21年,是明朝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。”


偏正 封疆,拥有的疆域。统治某一区域的大官。明清指巡抚、总督等官员。《官场现形记》46回:“且说这位钦差姓童,表字子良,原籍山西人氏。乃是两榜出身,由部曹外放知府,一直升到~。”△多用于称大官方面。


【词语封疆大吏】  成语:封疆大吏汉语词典:封疆大吏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池翼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指鲲鹏。借喻奋发有为、非同凡响的人物。唐羊士谔《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》:“谁谓天池翼,相期宅畔吟。”【词语天池翼】   汉语大词典:天池翼

  • 腐肠之药

    恣食美味,不加节制,损害健康,犹如毒药。汉代枚乘《七发》:“皓齿蛾眉,命曰‘伐性之斧’;甘脆肥醲,命曰‘腐肠之药。’”晋代张协《七命》:“服腐肠之药,御亡国之器。”【词语腐肠之药】  成语:腐肠之药汉

  • 朝衣东市

    此典指晁错直言进谏被借口杀害。后以此典比喻直臣被害。晁(cháo巢)错(前200——前154年),颍川(今河南禹县)人。少时从张恢学申不害、商鞅之法家学说,通晓文献典故,任太常掌故。汉文帝时,奉命从故

  • 谏楚

    源见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。又《韩诗外传》卷十载:春秋时楚孙叔敖用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故事谏阻楚庄王伐晋。谓只顾眼前利益必有后患。唐骆宾王《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.秋蝉》:“隐榆非谏楚,噪柳异悲潘

  • 悬鹑

    《荀子.大略》:“子夏贫,衣若悬鹑。”鹌鹑毛斑烂而尾秃,象补绽百结。后因以“悬鹑”比喻衣裳褴褛,破烂不堪。唐.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被布裘,裘有百结,褴褛如悬鹑。”宋.赵蕃《大雪》诗:“鹑衣百结不蔽膝,

  • 青精饭

    据宋王观国《学林.青精》及《本草》载:相传南烛木,又名青精,采其枝叶,捣烂,浸上白好粳米,不拘多少,候一二时,蒸饭。曝干,坚而呈碧色,收贮。如用时,先用滚水量以米数,煮一滚,即成饭。久服此饭,能益寿延

  • 楹下藏

    源见“晏子楹”。指给后人留下遗书。清袁枚《衰年杂咏》之八:“三尺遗书楹下藏,半生甘苦最亲尝。”

  • 和氏罪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指献才不遇,反蒙冤罪。唐 刘兼《诫是非》诗:“辨玉且宽和氏罪,诬金须认不疑情。”

  • 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

    理:情理。 事情有必然发展到这一步的原因,情理有必定如此的根源。 意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必然的因素而绝非偶然。语出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:“谭拾子曰:‘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,君知之乎?’孟尝君曰:‘不知

  • 囊中颖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喻指才华。宋陆游《夜兴》诗:“平生耻露囊中颖,垂老甘同爨下琴。”【词语囊中颖】   汉语大词典:囊中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