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尾生抱柱

尾生抱柱

尾生,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。尾生抱柱,即喻坚守信约,至死不渝。盗跖说,世人所称道的贤士,有伯夷、叔齐、鲍焦、申徒狄、介子推、尾生等六人。其中伯夷、叔齐,离别亲人,远奔他乡,饿死首阳山上,骨肉都没有安葬;鲍焦故作清高,对当时社会进行抨击,结果抱木而死;申徒狄听说商汤要让位,谏之不听,投河而死;介之推曾从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,极尽忠诚。后来跑到绵山,被火烧死;尾生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,至期,女子不来,而大水适至,尾生抱着桥墩子被水淹死。这六个人,无异于是抛弃野外的死狗、野猪和拿着瓢四处要饭的乞丐,都是为名利蒙住了,不顾念自己身体而丢掉了性命的啊!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盗跖》:“世之所谓贤士;伯夷、叔齐。伯夷、叔齐辞孤竹之君,而饿死于首阳之山,骨肉不葬。鲍焦饰行非世,抱木而死。申徒狄谏而不听,负石自投于河,为鱼鳖所食。介之推至忠也,自割其股以食文公。文公后背之,子推怒而去,抱木而燔死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此六子者,无疑于磔犬流豕,操瓢而乞者,皆离名轻死,不念本养寿命者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走,抱柱而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朝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 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尾生与相爱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,女子不来,河水上涨,尾生坚持等候不走,直至抱着桥柱被淹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守约不变,也以“抱柱信”等指相爱男女订的期约。

【典形】 抱梁、抱梁期、抱桥、抱柱信、桥下期、水至不去、尾生抱柱、柱下留期信、尾生柱。

【示例】

〔抱梁〕 南朝宋·鲍照《幽兰》之三:“结佩徒分明,抱梁辄乖忤。”

〔抱梁期〕 南朝梁·萧衍《秋歌》之二:“当信抱梁期,莫听回风音。”

〔抱桥〕 宋·刘筠《又赠一绝》:“风波若未乖前约,一死何曾更抱桥。”

〔抱柱信〕 唐·李白 《长干行》:“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”

〔桥下期〕 清·黄景仁《庐州客舍寄宜兴万黍维》:“抱柱曾惭桥下期,买舟末果山阴访。”

〔水至不去〕 唐·李白《秦女卷衣》:“水至亦不去,熊来尚可当。”

〔尾生抱柱〕 唐·张祜《途次扬州赠崔荆》:“尾生从抱柱,颜子也酺糟。”

〔柱下留期信〕 唐·骆宾王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》:“只言柱下留期信,好欲将心学松蕣。”


【词语尾生抱柱】  成语:尾生抱柱汉语词典:尾生抱柱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阳侣

    同“高阳伴侣”。明何景明《西郊秋兴》诗之十:“独少高阳侣,时时过酒家。”

  • 割鸡焉用牛刀

    原指小题大作,后指大才小用。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鲁国武城作地方官,以礼乐教化百姓。有一次孔子来到武城,听到当地百姓演奏乐器和唱诗歌的声音,便微笑着说,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,治理这块小地方,用得着这么教育吗?

  • 任竿拂巨鳌

    源见“钓东海”。喻经世者当志于大成。明李东阳《送王元常贡士归省河南》诗:“虚闻汉节求良马,独有任竿拂巨鳌。”

  • 侧席

    源见“汉家侧席”。指谦恭以待贤者。前蜀贯休《寄乌龙山贾泰处士》:“吾君方侧席,未可便怀安。”【词语侧席】   汉语大词典:侧席

  • 逐什一

    《汉书.杨敞传》附杨恽:“报会宗书曰:‘恽幸有余禄,方糴贱贩贵,逐什一之利,此贾豎之事,汙辱之处,恽亲行之。’”汉.杨恽在致孙会宗信中曾说,我还有些本钱,正好贱价收买粮谷,再高价售出,谋取十分之一的利

  • 丰城宝剑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指龙泉、太阿神剑。借喻杰出人才。宋陆游《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》诗:“丰城宝剑已化久,我自吐气冲斗牛。”【词语丰城宝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丰城宝剑

  • 挥泪新亭

    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指悲痛国难。宋 松洲《念奴娇.题钟山楼》词:“堪叹挥泪新亭,算兴亡莫补、万分之一。”【词语挥泪新亭】   汉语大词典:挥泪新亭

  • 蒲柳惊秋

    同“蒲柳姿”。清薛时雨《百字令.舟出吴门沈书森太守等宴集言别》词:“偏我落拓江湖,萧萧瑟瑟,蒲柳惊秋早。”

  • 莹骨冰肤

    见“冰肌玉骨”。宋·苏轼《减字木兰花·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藉高莹从良为句首》:“高山白早,~那解老。”

  • 天壤因缘

    源见“天壤王郎”。指不如意的婚姻。柳亚子《吊鉴湖秋女士》诗:“天壤因缘悲道韫,中原旗鼓走平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