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
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

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王子敬云:‘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’”后因以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形容景物绚丽多彩,令人目不暇接。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:“生活也好似行程,青山绿水,本来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。”亦形容事物繁多,应付不及。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.民族主义之教育》:“此读支那之历史,凡野蛮破坏之事业,几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观。”


其他 山阴道,今浙江绍兴市西南郊外一带。风景优美的地方。也指文辞优美,琳琅满目。语出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王子敬(王献之)云:‘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’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2:“生活也好似行程,青山绿水,本来~。”△褒义。用来赞美来不及欣赏的一切美好事物。→目不暇给 青山绿水 ↔一览无余。也作“山阴道中,应接不暇”,省作“山阴道上”。


【词语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】  成语: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汉语词典: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

猜你喜欢

  • 从空伸出拿云手,救出天罗地网人

    见〔从空伸出拿云手,提起天罗地网人〕。

  • 岁阳

    古代以干支纪年,十干叫“岁阳”,十二支叫“岁阴”。《尔雅.释天》:“太岁在甲曰阏逢,在乙曰旃蒙,在丙白柔兆,在乙曰强圉,在戊曰著雍,在己曰屠维,在庚曰上章,在辛曰重光,在壬曰玄黓,在癸曰昭阳。”参见“

  • 马首是瞻

    形容按别人的脸色行事。有时表示对对方的尊敬,有时表示随声附和之意。公元前559年夏,晋国纠集十二国诸侯伐秦。在诸侯军队都已先后渡过泾河的时候,晋国统帅荀偃下令全军次日凌晨都驾好车子,填平水井,毁坏地灶

  • 颍谷封

    同“颍谷”。宋苏轼《新茶送签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》:“缝衣付与溧阳尉,舍肉怀归颍谷封。”【词语颍谷封】   汉语大词典:颍谷封

  • 胡床月下

    同“胡床明月”。宋王安石《寄张先郎中》诗:“胡床月下知谁对,蛮榼花前想自随。”

  • 禾黍

    源见“黍离愁”。谓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。唐许浑《金陵怀古》诗:“楸梧远近千官冢,禾黍高低六代宫。”【词语禾黍】   汉语大词典:禾黍

  • 二刘间

    《晋书.载记》:“石勒酒酣谓徐光曰:‘人岂不自知,卿言亦以太过。朕若逢高皇,当北面而事之,与韩彭競鞭而争先耳。脱遇光武,当并驱于中原,未知鹿死谁手。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,如日月皎然,终不能如曹孟德、司

  • 五鹿角折

    《汉书.朱云传》:“少府五鹿充宗贵幸,为梁丘《易》。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,元帝好之,欲考其异同,令充宗与诸《易》家论。充宗乘贵辩口,诸儒莫能与抗,皆称疾不敢会。有荐云者,召入……〔朱云〕既论难,连拄五鹿

  • 光连斗气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形容刀剑锋刃光芒四射。北周庾信《刀铭》:“光连斗气,焰动山精,身文水动,刃古珠生。”

  • 垂缨

    《后汉书》卷三《章帝纪》:“诏曰:‘……往者妖言大狱,所及广远,一人犯罪,禁至三属,莫得垂缨仕宦王朝。’”古人曾将系垂冠缨缨带作为官员的服饰标志。后以“垂缨”代指作官。唐.鲍溶《秋思三首》其三:“百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