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布衣之交

布衣之交

布衣:平民。古代平民只穿麻布、葛布,因称平民为布衣。后以此典指不以权位欺人,应平等交往。此典指蔺(lìn吝)相如对秦昭王说:平民之间交往不欺骗。蔺相如,赵国(都邯郸,今河北邯郸西南)人,初为宦官缪(miào妙)贤舍人(家臣)。赵惠文王时,得到楚国(都郢,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)和氏玉璧,秦昭王仗势强要玉璧,假说以十五城换璧。蔺相如奉赵惠文王命带璧入秦国(都咸阳,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,秦昭王想强留璧而不给城交换,蔺相如在秦朝廷上力争,蔺相如说:“我认为平民之间交往,还不肯互相欺骗,何况名声大的秦国呢!”通过婉转智斗,蔺相如终于完璧归赵,不辱使命。此典又作“布衣交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1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2440页:“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,况大国乎!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嚣素谦恭爱士,倾身引接,为布衣交。” 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世祖性不好声色,颇有高名,与裴子野、刘显、萧子云、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。”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82回:“臣有一布衣之交,西蜀人士,姓李名白,博学多才。” 清·蔡元放修订《东周列国志》98回:“寡人闻君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交。”


偏正 布衣,平民。贫寒时交结的朋友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传》:“臣以为~尚不相欺,况大国乎!”△多用于交往方面。也作“布素之交”、“布衣交”。


【词语布衣之交】  成语:布衣之交汉语词典:布衣之交

猜你喜欢

  • 涸泽而渔

    《文子.上仁》:“先王之法……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司马迁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竭泽涸渔,则蛟龙不合阴阳。”把河里的水抽干而捉鱼,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行为。后因以“涸泽而渔”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

  • 八斗

    同“八斗才”。唐赵嘏《广陵答崔琛》诗:“八斗已自传姓字,一枝何足计行藏。”【词语八斗】   汉语大词典:八斗

  • 豺虎不食、投畀有北

    畀( ㄅㄧˋ bì ):给予。有北: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。有,名词词头。 豺狼虎豹不愿吃,把他摔到寒冷的北大荒。 表示对坏人的惩罚。语出《诗.小雅.巷伯》:“取彼谮人,投畀豺虎。豺虎不食,投畀有北

  • 袴襦歌咏

    同“袴襦歌”。前蜀贯休《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》诗之三:“锦绣文章无路达,袴襦歌咏隔墙听。”

  • 仓中悟

    源见“李斯溷鼠”。谓认识到人要善于自处。前蜀韦庄《咸阳怀古》诗:“李斯不向仓中悟,徐福应无物外游。”

  • 三径隐

    源见“蒋生径”。谓归隐故居。清尤侗《答俍亭禅师次来韵》:“我方三径隐,君已五宗禅。”

  • 一指禅

    同“一指头禅”。宋黄裳《赠致政王朝凤》诗:“有身且睡三竿日,无物应看一指禅。”金元好问《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》诗之一:“南风稳送北归船,留得虚名一指禅。”【词语一指禅】  成语:一指禅汉语大词典:一指

  • 桃园结义

    《三国演义》一回:“飞曰:‘吾庄后有桃园,花开正盛;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,我三人结为兄弟,协力同心,然后可图大事。’玄德、云长齐应声曰:‘如此甚好!’次日,于桃园中,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,三人焚香再拜

  • 宰肉

    《史记.陈丞相世家》:“里中社(社,祭祀土地神),平为宰(主持分祭肉的人),分肉食甚均。父老曰:‘善,陈孺子之为宰!’平曰:‘嗟乎!使平得宰(主宰)天下,亦如是肉矣。’”汉.陈平年轻时在乡里祭祀土地神

  • 千日酒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.杂说下》载:刘玄石曾于中山酒家沽酒,酒家与千日酒饮之,至家大醉。其家不知,以为死,葬之。后酒家计向(向,过去)千日往视之,云:已葬。于是开棺,醉始醒。俗云:“玄石饮酒,一醉千日。”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