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林考囚
《三国志.魏书.常林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林性既清白,当官又严。少府寺与鸿胪对门,时崔林为鸿胪。崔性阔达,不与林同,数闻林撾吏声,不以为可。林夜撾吏,不胜痛,叫呼敖敖彻曙。明日,崔出门,与林车相遇,乃啁林曰:‘闻卿为廷尉,尔邪?’林不觉答曰:‘不也。’崔曰:‘卿不为廷尉,昨夜何故考囚乎?’林大惭,然不能自止。”
三国时,魏常林虽为官清白,但对待下吏却十分严苛。他经常因下属之过错而实行拷打。虽经崔林讽谕,终不能改。后因用为讽咏严吏之典。
《三国志.魏书.常林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林性既清白,当官又严。少府寺与鸿胪对门,时崔林为鸿胪。崔性阔达,不与林同,数闻林撾吏声,不以为可。林夜撾吏,不胜痛,叫呼敖敖彻曙。明日,崔出门,与林车相遇,乃啁林曰:‘闻卿为廷尉,尔邪?’林不觉答曰:‘不也。’崔曰:‘卿不为廷尉,昨夜何故考囚乎?’林大惭,然不能自止。”
三国时,魏常林虽为官清白,但对待下吏却十分严苛。他经常因下属之过错而实行拷打。虽经崔林讽谕,终不能改。后因用为讽咏严吏之典。
凌、轹:犹言“压倒”、“超过”。 压倒颜延之、谢灵运;吐弃任昉、沈约。 极言文才出众。语出《魏书.温子升传》:“济阴王晖业尝云:‘江左文人,宋有颜延之、谢灵运,梁有沈约、任昉。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,
源见“马革裹尸”。谓忠勇无畏,效死沙场。宋陆游《陇头水》诗:“男儿堕地志四方,裹尸马革固其常。”清孙义钧《前定海行》:“裹尸马革壮夫心,囊骨鸱夷忠勇节。”见“马革裹尸”。宋·陆游《陇头水》诗:“男儿堕
友生:即朋友。生,为语助词。 虽有亲兄弟,不如朋友亲。 强调朋友的交谊。语出《诗.小雅.常棣》:“丧乱既平,既安且宁。虽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交际》:“《易》美金兰,《诗》咏百朋。
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:“譬如农夫,是穮是蓘,虽有饥馑,必有丰年。”杜预注:“穮,耘也;壅苗为蓘。”后因以“穮蓘”泛指辛勤劳作。宋刘克庄《谢韩孔惠见访》诗:“莫向明时嗟不遇,乃翁穮蓘子逢年。”【词语穮蓘】
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王子敬数岁时,尝看诸门生樗蒲,见有胜负,因曰:‘南风不竞!’门生辈轻其小儿,乃曰:‘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’”管中窥豹,意为只看局部,不看整体。后用以比喻看问题片面。宋.陆游
奖赏善良而惩办邪恶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师旷曰:‘良君将赏善而祸淫,养民如子,盖之如天,容之如地。’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述赦》:“夫天道赏善而刑淫,天工人其代之。故凡立王者,将以诛邪恶而养正善
同“悬梁刺股”。《歧路灯》九五回:“要知男儿知悔后,引锥刺股并非难。”其他 锥,锥子;股,大腿。晚上读书时想睡觉,就用锥子自刺大腿。语本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
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武丁(殷商帝小乙之子,庙号高宗)夜梦得圣人,名曰说。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,皆非也。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于野,得说于傅险(也作岩)中。是时说为胥靡(古代服劳役的刑徒),筑于傅险。见于武丁,
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指曹娥碑文。亦指美文。唐赵嘏《题曹娥庙》诗:“文字在碑碑已堕,波涛辜负色丝文。”
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《易》曰:‘涣汗其大号’。言号令如汗,汗出而不反者也。今出善令,未能逾时而反,是反汗也。”以汗出不能返喻令出不能收。后以“反汗”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。唐元稹《论追制表》:“今陛下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