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广陵散

广陵散

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嵇中散临刑东市,神气不变。索琴弹之,奏《广陵散》。曲终,曰:‘袁孝尼尝请学此散,吾靳固不与,《广陵散》于今绝矣!’”“广陵散”,本为琴曲名。后亦称事无后继、已成绝响者。《北齐书.徐之才传》:“长子林,字少卿,太尉司马。次子同卿,太子庶子。之才以其无学术,每叹云:‘终恐同《广陵散》矣!’”


见“广陵散绝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嵇中散临刑东市,神气不变。索琴弹之,奏《广陵散》。曲终曰:‘袁孝尼尝请学此散,吾靳固不与,《广陵散》于今绝矣!’”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康将刑东市,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,弗许。康顾视日影,索琴弹之,曰:‘昔袁孝尼尝从吾学《广陵散》,吾每靳固之,《广陵散》于今绝矣!’时年四十。海内之士,莫不痛之。”

【今译】 魏时嵇康 (字叔夜),曾为中散大夫,因受人谗害,被大将军司马昭处死,在东市受刑,临刑前神色不变,仰观日影,让人拿来琴,弹奏《广陵散》,曲终后,说:“袁孝尼 (名准)曾经想跟我学习此曲,我吝惜不肯传授他,《广陵散》从今绝响了!”死时四十岁。海内人士,都为他哀痛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叹仁人贤士受谗被害; 或悼念亡友。

【典形】 东市琴、广陵散、嵇生琴、靳孝尼、受广陵、孝尼伤、中散琴、中散绝丝桐、中散戮、索素琴、中散弹琴、中散叹、嵇康东市。

【示例】

〔东市琴〕 清·顾炎武《送李生南归》:“惊闻东市琴,涕陨堂前筑。”

〔广陵散〕 唐·李白《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》:“谁传广陵散,但哭邙山骨。”〔嵇生琴〕 清·顾炎武《华下有怀顾推官》:“邈矣越石啸,悲哉嵇生琴。”

〔靳孝尼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曹九章见赠》:“正平独肯从文举,中散何曾靳孝尼。”

〔受广陵〕 清·朱孝臧《减字木兰花·舟溯湟江》:“剑头微吷,海水刺天漂热血。惨月中庭,谁解张弦受广陵?”

〔孝尼伤〕 明·袁宏道《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》:“司马也须杨恽在,广陵终作孝尼伤。”

〔中散琴〕 宋·苏轼《张安道乐全堂》:“步兵饮酒中散琴,于此得全非至乐。”


【词语广陵散】   汉语词典:广陵散

猜你喜欢

  • 霓裳羽衣舞

    源见“霓裳羽衣曲”。依霓裳羽衣曲所编的舞蹈。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五:“《霓裳羽衣舞》,始于开元,盛于天宝,今寂不传矣。”元白朴《梧桐雨》二折:“今日新秋天气,寡人朝回无事,妃子学得《霓裳羽衣舞》,

  • 三宿桑下

    《后汉书.襄楷传》:“十余日,复上书曰:‘……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。浮屠不三宿桑下,不欲久生恩爱,精之至也。’”汉桓帝时,宦官专权,朝政腐败,天灾人祸,接连发生。大臣襄楷善知天文阴阳之术,于延熹九年上

  • 事不谐,问文开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:“(袁)成,字文开,壮健有部分,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,言无不从。故京师为作谚曰:‘事不谐,问文开。’”东汉袁成字文开,官为五官中郎将,他广交大

  • 对泣牛衣

    同“牛衣对泣”。明张四维《双烈记.惜别》:“你是奋翼飞天陶士行,我是对泣牛衣王仲卿。”

  • 吐白凤

    同“吐凤”。唐白居易《赋赋》:“掩黄绢之丽藻,吐白凤之奇姿;振金声于寰海,增纸价于京师。”【词语吐白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吐白凤

  • 和璞

    同“和氏之璧”。三国 魏曹植《玄畅赋》:“思荐宝以继佩,怨和璞之始镌。”唐白居易《三十四牧宰考课策》:“虽有和璞之真,不能识也。”【词语和璞】   汉语大词典:和璞

  • 隍中鹿

    同“隍鹿”。黄澜《赫德铜像歌》:“十要事误隍中鹿,七命雄麾殿下旄。”

  • 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

    在朝做官就要竭尽忠心,报效君主;退朝下来就要省察自己,弥补过失。 旧时用作大臣事君的信条。语出《孝经.事君章》:“子曰:‘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。’”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(荀)林父之事

  • 仲路诺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子曰:‘片言可以折狱者,其由也与?’子路无宿诺。”孔子赞美仲由(字子路)说:“子路从不拖延履行诺言。”后因以誉履行诺言之典。南朝梁.江淹《谢法曹惠连赠别》诗:“共秉延州信,无慙仲路诺

  • 漆身为厉

    同“漆身吞炭”。厉,癞。金元好问《行斋赋》:“有漆身以为厉,自披发而为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