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荐鹗”。指举荐人才的奏疏。唐张祜《投韩员外》诗:“还闻孔融表,曾荐祢衡才。”
《楚辞》战国禁.屈原《离骚》:“虽不周于今之人兮,愿依彭咸之遗则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彭咸,殷贤大夫,谏其君,不听,自投水而死。”彭咸,殷时贤臣,直言进谏,未被采纳,愤而投水自杀。后遂用为称美忠谏之臣之
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载:雍齿从汉高祖刘邦起兵,虽从战有功,但因尝窘辱刘邦,为刘邦所不快。及刘邦即皇帝位,时诸将未行封,人怀怨望,集聚于沙上议论。刘邦从张良计,先封雍齿为什方侯。于是诸将皆喜曰:“雍齿尚为
同“朽索驭马”。《陈书.世祖纪论》:“及国祸奄臻,入承宝祚,兢兢业业,其若驭朽。”【词语驭朽】 汉语大词典:驭朽
同“杏坛”。唐王建《送司空神童》诗:“杏花坛上授书时,不废中庭趁蝶飞。暗写五经收部秩,初年七岁著衫衣。”【词语杏花坛】 汉语大词典:杏花坛
《易.系辞下》(卷四):“知几(jī细微)其神乎?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,其知几乎?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原意是事物发展的趋向和吉凶,总会有细微的征兆,君子能认识和把握
同“桥公之约”。宋苏轼《董储郎中尝知眉州访其故居留诗题壁》:“只鸡敢忘桥公语,下马来寻董相坟。”
参见:遗民【词语柴桑令】 汉语大词典:柴桑令
同“扬雄宅”。业,别业。唐 耿渰《送蜀客还》诗:“卓家人寂寞,扬子业荒残。”
调和诸味的石臼,为“辞”字的隐语。《世说新语.捷悟》:魏武帝与杨修一起过曹娥碑下,见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。杨修解曰:“黄绢,色丝也,于字为绝;幼妇,少女也,于字为妙;外孙,女子也,于字为好;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