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弦外之音

弦外之音

琴音停止后的余音,比喻言外之意,即言谈话语或文章中本义以外所隐含的引申义。范晔(398-445年),字蔚宗,顺阳(今河南淅川东南)人。南朝宋史学家。曾任尚书吏部郎,元嘉初年,为宣城太守,后累官至左卫将军,太子詹事,掌管禁旅,参与机要。元嘉二十二年末,以参与孔熙先拥立彭城王义康为帝案,事败被杀,年仅48岁。范晔不仅是一位史学家,著有《后汉书》,而且还对音乐感兴趣,尤其喜欢弹奏民间音乐,弹奏完后静静地回味飘荡在空中的悠长的余音,从而使身心都得到享受。

【出典】:

宋书》卷69《范晔》1831页:“吾于音乐,听功不及自挥,但所精非雅声,为可恨。然至于一绝处,亦复何异邪。其中体趣,言之不尽,弦外之意,虚响之音,不知所从而来。”

【例句】:

王国维《人间词语》:“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,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。” 茅盾《房东太太》:“当‘二太太’十分‘好意’地把她得自银行方面的‘严重’消息郑重其事告诉我们的时候,我们自然能够‘意会’到她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了。”


见“弦外之意”。叶辛《蹉跎岁月》: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 杜见春听出了~,你听到了什么小道消息?”


【词语弦外之音】  成语:弦外之音汉语词典:弦外之音

猜你喜欢

  • 纨扇惊秋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比喻女子色衰失宠。宋贺铸《菱花怨》词:“纨扇惊秋,菱花怨晚,谁共蛾黛?”

  • 禹命子

    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及禹崩,虽授益,益之佐禹日浅,天下未洽。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,曰:‘吾君帝禹之子也。’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,是为夏后帝启。”大禹去世前,曾禅让帝位於益。三年后益让位于禹之子启。后遂用为

  • 雍门叹

    同“雍门泣”。清顾炎武《衡王府》诗:“雍门今有叹,流涕一相逢。”

  • 衣囊

    同“囊衣”。《宋书.陆徽传》:“是以衣囊挥誉于西京,折辕延高于东帝。”【词语衣囊】   汉语大词典:衣囊

  • 萼绿

    同“萼绿华”。指仙女。唐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》诗:“上元点鬟招萼绿,王母挥袂别飞琼。”又借指绿萼梅花。宋吴文英《一剪梅.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》词:“萼绿灯前,酒带香温。”【词语萼绿】   汉语大词典:萼绿

  • 穷亦乐,通亦乐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古之得道者,穷亦乐,通亦乐;所乐非穷通也,道德于此,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。”“穷”,贫困;通,显达。庄周这段话的意思是:自然界一年四季有寒暑风雨之变,人生天地之间,人道亦如天道,人

  • 人何以堪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谓慨叹时光流逝,年华易失。北周庾信《枯树赋》:“昔年种柳,依依汉南;今看摇落,凄怆江潭。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主谓 堪,忍受,能支持。叫人怎么承受得了。形容已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。北周·

  • 曳履朝堂

    源见“郑履”。指朝廷重臣。清吴雯《奉题阮翁雪溪诗思图》诗之二:“曳履朝堂傍晚回,竹梢压地鹤毰毸。”

  • 櫜弓戢矢

    同“櫜弓戢戈”。清夏燮《中西纪事.剿抚异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胜负无常,得失互见,诸臣何不以事无把握为虑,而亟欲櫜弓戢矢耶?”见“櫜弓戢戈”。清·夏燮《中西记事·剿抚异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胜负无常,

  • 比闾

    《周礼.大司徒》:“令五家为比,使之相保,五比为闾,使之相受。”比、闾,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。后因以“比闾”泛称乡里。宋苏洵《议法》:“比闾小吏奉之以公,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。”【词语比闾】   汉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