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徐稚榻

徐稚榻

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对贤才的器重或对宾客的礼遇。唐许浑《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》诗:“宾馆尽开徐稚榻,客帆空恋李膺舟。”唐 蒋肱《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》:“谁敢强登徐稚榻,自怜还学谢安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仪

    三国魏.曹植《曹植集》卷三《惟汉行》:“太极定二仪,清浊始以行。”晋.范宁《春秋.榖梁传》序:“该二仪之化育。”唐.杨士勋疏:“二仪,谓天地。”二仪,是指称天和地。后延用为代称天地之典。唐.刘禹锡《奉

  • 噤若寒蝉

    噤,闭口不言。噤若寒蝉,比喻象秋天的蝉一样,冷得直打寒战,形容吓得不敢作声,泛指一言不发。杜密(?-169年),字周甫,颖川阳城(今河南登封县)人。曾仕州郡,先后任代郡太守、泰山太守、北海相等职。桓帝

  • 不夷不惠,可否之间

    夷:伯夷,殷末周初孤竹君长子,父死不肯继位,也不肯做周朝的官。惠:柳下惠,春秋时鲁国人,曾三次被罢官都不离去。可否:可与不可。 不像伯夷那样孤僻狭隘,拒绝做官;也不像柳下惠那样玩世不恭,留恋禄位。表

  • 走为上着

    同“走为上计”。《洪秀全演义》十回:“钱江道:‘黑暗官吏擅威作福,为足下计,倒是走为上着。’”见“走为上计”。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26:“他心念一转,料定是王爷发现爱姬被劫,派苦头陀来捉拿自己,事已至此

  • 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

    论道:谓谋虑政务。王公:王指天子,公指诸侯。作:起来。士大夫:古代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。 安坐谋虑国事的是王公;起来执行政务的是士大夫。 旧时表示各有专职。语出《周礼.考工记》:“坐而论

  • 熊轩

    同“熊轼”。唐刘祎之《酬郑沁州》诗:“麒阁一代良,熊轩千里躅。”【词语熊轩】   汉语大词典:熊轩

  • 缟素秦庭

    源见“哭秦庭”。指忠愤救国。明夏完淳《鱼服》诗:“一身湖海茫茫恨,缟素秦庭矢报仇。”

  • 螟蛉

    《诗.小雅.小宛》:“螟蛉有子,蜾蠃负之。”毛传:“螟蛉,桑虫也;蜾蠃,蒲卢也。”郑玄笺:“蒲卢取桑虫之子,负持而去,煦妪养之,以成其子。”后因以“螟蛉”为养子的代称。《旧唐书.昭宗纪》:“邠州王行瑜

  • 卓茂迁蝗

    源见“卓侯”。颂扬吏治清明,政绩卓著。迁蝗,谓使蝗群迁退。唐 邵混之《大唐元氏县令庞君清德之碑》:“童恢责兽,卓茂迁蝗。”

  • 诗圣

    诗中之圣,指唐代的大诗人杜甫。明代杨慎《升庵诗话》:“李白神于诗,杜甫圣于诗。”【词语诗圣】   汉语大词典:诗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