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摩挲铜狄

摩挲铜狄

后汉书.蓟子训传》:“时有百岁翁,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,颜色不异于今。后人复于长安 东霸城见之,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(即秦时所铸十二铜狄),相谓曰:‘适见铸此,已近五百岁矣。’顾视见人而去,犹驾昔所乘驴车也。”后因以“摩挲铜狄”感慨光阴急逝,世事变迁。清黄遵宪《香港感怀》诗之五:“摩挲铜狄在,怅望宝山回。”严复《书愤次伯远韵》:“玉貌围城成底用,摩挲铜狄但心惊。”亦用为祝寿之典。宋赵孟坚《感皇恩.初任官所为慈闱寿》词:“富贵千般,享之惟寿……摩挲铜狄,祝望比他长久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后汉书·方术列传·蓟子训传》:“蓟子训者,不知所由来也。建安中,客在济阳宛句。有神异之道。”“时有百岁翁,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,颜色不异于今。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,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,相谓曰:‘适见铸此,已近五百岁矣。’”《水经注·渭水注下》:“魏文帝黄初元年,徙长安金狄,重不可致,因留霸城南,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:‘正见铸此。时计其日,似近五百年矣。’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收天下兵,聚之咸阳,销以为钟鐻,金人十二,重各千石,置廷宫中。”

【今译】 仙人蓟子训,不知何处人。东汉献帝建安年间,客居济阴一带,有神异道术。后来遁去,不知所在。有一百岁老翁,说自己童年时曾看见蓟子训在会稽市上卖药,容貌与现在一样。以后又有人在长安东霸城见到他,他正和一老者一起抚摸秦始皇铸的铜人,说:“当时正见到铸它,距今已将近五百年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慨时光消逝,世

事变迁。

【典形】 灞城翁、逢蓟子、抚铜狄、蓟叟、金狄摩挲、摩狄、摩挲铜狄、摩铜人、铜狄、铜狄摩挲、铜人话畴昔、咸阳铜狄、铸狄年、摩挲铜人、金狄手摩挲、光阴蓟子训、摩挲金狄、铜狄重摩、铜人制、摩铜狄、看铜狄、公摩挲。

【示例】

〔灞城翁〕 宋·陆游《道院杂兴》之三:“早岁知闻久已空,岿然犹有灞城翁。”

〔逢蓟子〕 清·钱谦益《次韵答金坛于惠生》之一:“五百年前逢蓟子,三层楼上礼茅君。”

〔抚铜狄〕 清·黄遵宪《元朱碧山银槎歌》:“坐观桑田几兴废,如抚铜狄三摩挲。”

〔蓟叟〕 宋·陆游《吾年过八十》之二:“灞城逢蓟叟,共语莫匆匆。”

〔金狄摩挲〕 清·唐孙华《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》:“铜驼埋没宫门草,金狄摩挲海上尘。”

〔摩狄〕 明·高启 《赋得铜人赠医士》:“摩狄年空老,求仙事亦虚。”

〔摩挲铜狄〕 宋·陆游《杂感》之四:“纵得金丹真不死,摩挲铜狄更添愁。”

〔摩铜人〕 宋·陆游《对酒作》:“世间万变更故新,会当太息摩铜人。”

〔铜狄〕 宋·苏轼《子由将赴南都》之二:“五百年间谁复在,会看铜狄两咨嗟。”

〔铜狄摩挲〕 清·王士禛《彭门怀古》之八:“颍滨老去东坡死,铜狄摩挲五百年。”

〔铜人话畴昔〕 宋·苏轼《乐全先生生日》之一》:“每向铜人话畴昔,故教铁杖斗清坚。”

〔咸阳铜狄〕 宋·陆游《题四仙象》之二:“世上年光东逝波,咸阳铜狄几摩挲?”

〔铸狄年〕 清·钱谦益《投宿崇明寺僧院》之二:“周郊昔叹为犧地, 蓟子今论铸狄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雀衔恩

    源见“黄雀报”。谓受他人恩德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游仙》:“嘘植枯枝,黄雀衔恩非浅。”

  • 姬姜舅甥国

    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,王弗见,使单襄王辞焉,曰:‘……兄弟甥舅,侵败王略,王命伐之,告事而已,不献其功,所以敬亲暱,禁淫慝也。……夫齐,甥舅之国也,而大师之后也。’”晋.杜预注:

  • 銮坡

    宋叶梦得《石林燕语》卷五载:唐德宗时,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金銮坡上。后因以“銮坡”为翰林院的别称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廷对及第》:“职居鳌禁,名重銮坡。”清赵翼《彭芸楣尚书挽诗》:“同试銮坡赋独工,清班

  • 南箕

    《诗.小雅.巷伯》:“哆兮侈兮,成是南箕。彼谮人者,谁适与谋?”郑玄笺:“箕星哆然,踵狭而舌广。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,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。”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,认为箕星主口舌,多以比喻谗

  • 如柴

    形容人瘦削。明代周祈《名义考》:“今人谓瘦甚曰‘如柴’柴,豺也。豺体细瘦,棘人骨立,谓之‘柴毁’,豺与柴通。”棘( ㄐㄧˋ jì 亟):有父丧或母丧者的自称,意思是为丧亲哀戚而急的人。

  • 枕碧流

    源见“漱石枕流”。借指隐居。南唐李中《赠蒯亮处士》诗:“吾君侧席求贤切,未可悬瓢枕碧流。”

  • 鸱夷

    同“鸱夷子”。唐杜牧《杜秋娘诗》:“西子下姑苏,一舸逐鸱夷。”【词语鸱夷】   汉语大词典:鸱夷

  • 胆落温御史

    唐代李祐畏惧温造弹劾的话。《新唐书.温造传》:“李祐拜大金吾,违诏进马。造正衙抨劾。祐曰:‘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。未尝心动,今日胆落于温御史。’”

  • 回驭王阳

    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指避险为孝亲之人。明李梦阳《送张训导弃官为母》诗:“辞刘徐庶心先苦,回驭王阳愿不迟。”

  • 郭巨埋儿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一一引汉.刘向《孝子传》:“郭巨,河内温人。甚富,父没分财二千万余两,分与两弟,己独取母供养……妻产男,虑举之则妨供养,乃令妻抱儿,欲掘地埋之。于土中得金一釜,上有铁券云:‘赐孝子郭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