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摸金校尉

摸金校尉

文选.陈琳〈为袁绍檄豫州〉》:“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、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李周翰注:“言操置发丘中郎、摸金校尉之官,所过皆破坏冢墓,以取金宝,而露其骸骨也。”因以“摸金校尉”为诋毁曹操之典。亦借以指贪官暴政。清袁枚随园诗话》卷五:“宋严有翼诋东坡诗:‘误以葱为韭,以长桑君仓公,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郎中。’”清 杨潮观《下江南曹彬誓众》:“更摸金校尉去遍墟丘,可也庾信悲哀泪更流。”


偏正 古代的武官。转指专门掠夺索取财物的官员。汉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而(曹)操帅将吏、士,亲临发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宝……又持置发丘中郎将、~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贪官。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陈琳<为袁绍檄豫州>》:“又梁孝王先帝母昆,坟陵尊显,桑梓松柏,犹宜肃恭。而 (曹)操帅将吏士,亲临发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宝,至令圣朝流涕,士民伤怀。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,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《后汉书·袁绍刘表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末,陈琳在为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写道: 梁孝王乃汉景帝同胞兄弟,对其陵墓应肃穆恭敬。然而曹操却率领将士,亲临掘墓,破棺暴尸,掠夺其中的金银财宝,至使天子为之哀泣,吏民为之悲伤。曹操还特别设置发丘中郎将、摸金校尉等职,专营盗墓勾当,所过坟墓,无不毁坏,尸骨暴露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贪官暴政;或指,盗坟掘墓之人。

【典形】 发邱摸金、发丘中郎、摸金、摸金使者、摸金校尉、校尉金、

【示例】

〔发邱摸金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檄移》:“发邱摸金,诬过其虐,然抗辞书衅, 皦然露骨矣。”

〔发丘中郎〕 清·顾炎武《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》:“发丘中郎来,符牒百道声如雷。”

〔摸金〕 宋·苏轼《有言郡东北荆山下》之二:“纵令司马能石, 奈有中郎解摸金。”

〔摸金使者〕 清 · 沈钦圻 《后咏史》:“摸金使者征求遍,指鹿元臣炀蔽多。”

〔摸金校尉〕 清·杨潮观《下江南曹彬誓众》:“更摸金校尉去遍墟丘,可也庾信悲哀泪更流。”

〔校尉金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几复答予》:“不取丁仪米,疑成校尉金。”


【词语摸金校尉】  成语:摸金校尉汉语词典:摸金校尉

猜你喜欢

  • 抽丰

    同“打秋风”。明 马佶人《荷花荡》八出:“小生只因会试进京,路过扬州,此间司理,是我座师,政欲抽丰一回,以作进京资斧之计。”《儒林外史》四四回:“哥这番去,若是多抽丰得几十两银子,回来把父亲母亲葬了。

  • 漉春醅

    源见“酒漉纱巾”。指饮酒。唐刘言史《葛巾歌》:“草堂窗底漉春醅,山寺门前逢暮雨。”

  • 郭璞毫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指富有文采的五色大笔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姑洗三月》:“敬想足下,声驰海内,名播云间。持郭璞之毫鸾,词场月白;吞罗含之彩凤,辨囿日新。”

  • 牵红线

    同“牵丝”。清余怀《板桥杂记.轶事》:“当时才子,竞著黄衫;命世清流,为牵红线。”【词语牵红线】   汉语大词典:牵红线

  • 赵尧印

    《史记.张丞相列传》附《周昌传》:“赵尧年少,为符玺御史。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:‘君之史赵尧,年虽少,然奇才也……是且代君之位。’周昌笑曰:‘尧年少,刀笔吏尔,何能至是乎!’……徙御史大夫昌为赵

  • 倾城看卫玠

    同“倾城看杀”。清宋琬《送宋牧仲别驾之黄州》诗:“侧闻佳公子,妙龄十五六。倾城看卫玠,群公夸荀彧。”

  • 腹为筐笥

    同“腹笥”。唐杜甫《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》诗:“兵法五十家,尔腹为筐笥。”

  • 蜂腰

    《南史.周弘直传》:“弘直方雅敦厚,气调高於次昆。或问三周孰贤,人曰:‘若蜂腰矣。’”三周,指南朝 梁周弘正、周弘让、周弘直兄弟。弘正善谈玄理,弘直方雅敦厚,唯弘让简素,曾任叛将侯景伪官,故时人讥之。

  • 颊上三毛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巧艺》:“顾长康画裴叔则,颊上益三毛。人问其故,顾曰:‘裴楷俊朗有识具,正此是其识具。看画者寻之,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,殊胜未安时。’”后遂用作典故,以“颊上三毛”比喻文章或图

  • 三折肱为良医

    《左传.定公十三年》:“二子将伐公。齐 高彊曰:‘三折肱知为良医。唯伐君为不可,民弗与也。我以伐君在此矣。三家未睦,可尽克也。克之,君将谁与?若先伐君,是使睦也。’弗听,遂伐公。”“三折肱为良医”原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