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攀辕卧辙

攀辕卧辙

后汉书.侯霸传》载:东汉侯霸为淮平大尹,有能名。后来调职被征召入京,“百姓老弱相携号哭,遮使者车,或当道而卧”,皆曰:“愿乞侯君复留期年。”又《白孔六帖》卷七七:“侯霸字君房,临淮太守,被征,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。”后以“攀辕卧辙”为挽留或眷恋良吏的典故。宋赵彦端《念奴娇.建安饯交代沈公雅》词:“结彩成门,攀辕卧辙,何计留连得!”


见“攀车卧辙”。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杨牧二子》:“繁阳令以叔父忧去官,吏民~,不得去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二六○引《东观汉记》 曰:“侯霸,字君房,河南密人也。为临淮太守,治有能名。及王莽之败,霸保固自守,卒全一郡。更始元年,遣谒者侯盛,荆州刺史费遂赍玺书征霸,百姓老弱相携号哭,遮使者车,或当道而卧。皆曰:‘乞侯君复留期年。’”《后汉书·侯霸列传》亦载。《文选·沈约〈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〉》注引《东观汉记》 曰:“秦彭,字国平,为开阳城门侯。后拜颖川太守,老弱攀车,啼号填道。”

【今译】后汉侯霸任临淮太守,将地方治理得很好。王莽篡位作乱时,侯霸固守,保全了一郡。后朝廷派使者来征调侯霸,百姓男女老弱号哭拦住使者车,有的卧在路上,请求说:“请让侯君再留一年。”又后汉秦彭也有类似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的政绩。

【典形】攀车卧辙、攀辕、卧辙、卧辙攀辕。

【示例】

〔攀车卧辙〕 南朝梁·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攀车卧辙之恋,争涂忘远,去思一借之情,愈久弥结。”

〔攀辕〕 唐·岑参《送王录事却归华阴》:“攀辕人共惜,解印日无多。”

〔卧辙〕 唐·杜甫《奉送王信州崟北归》:“解龟逾卧辙,遣骑觅扁舟。”

〔卧辙攀辕〕 明·杨慎《青玉案·饯昆明邝尹升万州守》:“金马碧鸡遗爱处,卧辙攀辕,留綦解佩,望望仙尘去。”


【词语攀辕卧辙】  成语:攀辕卧辙汉语词典:攀辕卧辙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虑一失

    《晏子春秋.杂下十八》:“婴闻之: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后用“千虑一失”指聪明人即使反复考虑,也难免会有失误。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五:“著书之家,千虑一失,往往有之。”见“智者千

  • 何武去思

    去思:对离职官吏的怀念。西汉大臣何武多年任地方官员,后调到朝廷,先后任司隶校尉(负责监察举报各级官吏)、京兆尹(京都长安附近地区的长官)、御史大夫(位仅次于丞相,负责监察、弹劾)、大司空(三公之一,负

  • 哀毁瘠立

    见“哀毁骨立”。【词语哀毁瘠立】  成语:哀毁瘠立汉语大词典:哀毁瘠立

  • 终军弃?

    《汉书.终军传》:“初,军从济南当诣博士,步入关,关吏予军?。军问:‘以此何为?’吏曰:‘为复传,还当以合符。’军曰:‘大丈夫西游,终不复传还。’弃?而去。军为谒者,使行郡国,建节东出关,关吏识之,曰

  • 纨扇恩情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喻指君王恩宠。唐刘禹锡《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》诗:“晓看纨扇恩情薄,夜觉纱灯刻数长。”

  • 咸阳镜

    同“秦庭朗镜”。元 杨维祯《玉镜台》诗:“安得咸阳镜,照郎心肺肝。”

  • 游必有方

    见〔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〕。主谓 要出游,须告知去处。语出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记·续编》:“母王夫人勉之曰:‘志在四方,男儿事也。即语称~,不过稽远近

  • 分阃

    《史记.冯唐列传》:“(冯)唐对曰:‘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,跪而推毂,曰:“阃以内者,寡人制之;阃以外者,将军制之。”’”南朝宋.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韦昭曰:‘此郭门之阃也。’”阃,音kǔn,郭门,国

  • 一以当百

    当:抵挡。用一个去抵挡一百个,用以比喻拚尽死力地去英勇战斗。刘永福(1837-1917年),本名义,字渊亭,原籍广东钦州(今属广西钦州市)人,迁居广西上思(今广西上思县)。雇工出身,曾参加吴凌云领导的

  • 皋羽泪

    源见“西台痛哭”。指宋谢翱哭祭文天祥事,表达亡国之痛。清唐孙华《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》:“登山皋羽泪,泛指幼安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