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新亭对泣

新亭对泣

晋书.王导传》:“过江人士,每至暇日,相要出新亭饮宴。周?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举目有江河之异。’皆相视流涕。惟导愀然变色曰:‘当共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!’众收泪而谢之。”后因以“新亭对泣”为哀叹故国沦亡、无力回天的典故。唐吴融《过渑池书事》诗:“莫道新亭人对泣,异乡殊代也沾衣。”宋刘辰翁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旧日登楼长笑,此日新亭对泣。”


偏正 新亭,亭子名,在今南京市。东晋时一些南渡的士大夫,常在新亭饮宴,对当时偏安局面伤感而互相流泪。比喻忧时忧国,表示思念故国。语本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过江人士,每至暇日,相邀出新亭饮宴。周凯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举目有河山之异。’皆相视流涕。惟导愀然变色曰:‘当共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!’”宋·陆游《追感往事》:“不望夷吾出江左,~亦无人。”△常用以形容怀念故国的悲愤心情。→楚囚对泣 楚囚相对


【典源】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过江诸人,每至美日,辄相邀新亭,藉卉饮宴。周侯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!’皆相视流泪。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:‘当共勠力王室,克复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?’”《晋书·王导传》亦载, 中作“周��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举目有江河之异。’”

【今译】 西晋末年,中原战乱,晋室渡江南迁,在建康 (今南京) 建立东晋。当时大批官员、士人等也随之南渡而来。有些官员每至闲暇晴好之日,就在新亭 (在今南京市南) 聚会,在草地上饮宴。 有次周��在座中叹息道:“风光照旧,但举目一望,山河却变了!”大家相对流泪。只有丞相王导正言厉色地说:“我们正应当齐心合力扶佐王室,收复失地,何必像楚囚那样哭泣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山河沦落,离乡背井的家国之痛。

【典形】 悲王导、楚囚相对、对泣楚囚、对泣新亭、风景不殊、举目江河、举目山河异、泣新亭、叹新亭、涕泪新亭、痛哭新亭、新亭对泣、新亭堕泪、新亭风景、新亭举目、新亭泪、收泣新亭、泪洒新亭、新亭流涕、新亭相泣、新亭哭、风景异山河、楚囚对泣、对泣效楚囚、不须向新亭、新亭楚囚泪、泪阁新亭、河山不异、回道新亭、风景非殊、新亭望、新亭恨、惨新亭、访新亭。

【示例】

〔悲王导〕 元·萨都拉《上赵凉园公》:“新亭不必悲王导,彭泽何曾改晋年。”

〔楚囚相对〕 清·秋瑾《感时》 之一:“楚囚相对无聊极,樽酒悲歌泪涕多。”

〔对泣楚囚〕清·黄景仁《风流子·送黍维归宜兴》:“算对泣楚囚,聚原无益,恋群小鸟,别又堪伤。”

〔对泣新亭〕 宋·陆游《水乡泛舟》:“悲歌易水轻燕侠,对泣新亭笑楚囚。”

〔风景不殊〕 元· 鲜于枢《念奴娇》:“风景不殊,溪山信美,处处堪行乐。”

〔举目江河〕 宋·陈亮《贺新郎·同刘元实》:“举目江河休感涕,念有君如此何愁虏。”

〔举目山河异〕 唐·李白《金陵新亭》:“举目山河异, 偏伤周��情。”

〔泣新亭〕 宋·陆游《夜泊水村》:“老子犹堪绝大漠,诸君何至泣新亭。”

〔叹新亭〕 明·张煌言《追往》:“肝脑总应涂旧阙,须眉谁复叹新亭。”

〔涕泪新亭〕 清·丘逢甲 《十用前韵》之二:“涕泪新亭果何益?有人江左薄夷吾。”

〔痛哭新亭〕 明·陈子龙《秋日杂感》之一:“振衣独上要离墓,痛哭新亭一举杯。”

〔新亭对泣〕 宋·陆游《追感往事》之五:“不望夷吾出江左,新亭对泣亦无人。”

〔新亭风景〕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为韩南涧尚书寿》:“长安父老,新亭风景,可怜依旧!”

〔新亭举目〕 唐·杜甫《十二月一日》:“新亭举目风景切,茂陵著书消渴长。”

〔新亭泪〕 宋·杜《酹江月·石头城》:“斜日荒烟,神州何在?欲堕新亭泪。”


【词语新亭对泣】  成语:新亭对泣汉语词典:新亭对泣

猜你喜欢

  • 寸草晖

    同“寸草春晖”。明张煌言《追慕》诗之一:“金革三年泪,冰霜寸草晖。”

  • 去兽

    同“去猛虎”。唐顾云《上池州卫郎中启》:“数间萤牖,犹存于去兽江边;一叶渔舟,尚系于还珠岸下。”

  • 邓通饿死

    源见“邓家铜山”。意谓注定的结局。唐许碏《题南岳招仙观壁上》诗:“邓通饿死严陵贫,帝王岂是无人力?”

  • 冠獬豸

    源见“獬豸冠”。指御史等执法官吏。唐司空曙《九日送人》诗:“送人冠獬豸,值节佩茱萸。”

  • 愁损兰成

    同“愁入庾肠”。庾信小字兰成。宋周密《南楼令.戏次赵元父韵》词:“楚云千万层。带围宽,愁损兰成。”宋张炎《清平乐》词:“暗教愁损兰成,可怜夜夜关情。只有一枝梧叶,不知多少秋声。”

  • 冰魂素魄

    同“冰魂雪魄”。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四折:“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,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。”见“冰魂雪魄”。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》4折:“俺本是广寒宫~,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。”【词语冰魂素魄】  成语

  • 抱柱守株

    源见“尾生抱柱”、“守株待兔”。比喻死守陈规,不知变通。清赵翼《瓯北诗话.苏东坡诗》:“若反以新为嫌,是必拾人牙后,人云亦云。否则,抱柱守株,不敢越限一步,是尚得成家哉!”

  • 子春伤足

    《大戴礼.曾子大孝》:“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,伤瘳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。门弟子问曰;‘夫子伤足瘳矣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,何也?’乐正子春曰:‘善如尔之问也。吾闻之曾子,曾子闻诸夫子曰:“天之所生,地之

  • 尧阶

    旧题周.尹文《尹文子》:“尧为天子,衣不重帛,食不兼味。土阶三尺,茅茨不剪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九六引)传说尧帝居住的是茅草房,台阶也是以土筑成的。后用为咏帝王生活俭朴之典。唐.褚载《长城》诗:“焉

  • 不长进

    没有进步。《宋书.前废帝纪》:“帝幼而狷急,在东宫每为世祖所责。世祖西巡,子业启参承起居,书迹不谨,上诘让之,子业启事陈谢,上又答曰:‘书不长进,此是一条耳。’”子业:指前废帝。后多以“不长进”喻人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