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无可无不可

无可无不可

原指孔子对于进退去留,没有成见,该怎样就怎样。后泛指对事依违两可,没有主见。孔子在提到古代逸民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等人时评论说,伯夷、叔齐不食周粟,可以说得上是不动摇自己的信念,不辱没自己的身分的了。柳下惠、少连到政府去作官,可以说得上不讲气节,辱没身分了。可是他们的言论合乎法度,行为经过思虑,当官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?至于虞仲、夷逸这两个人,逃世隐居,说话毫无顾忌,行为廉洁,被废弃不用也是意中之事。我和他们不同,不认为他们做得对,也不认为他们做得不对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微子》:“逸民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子曰:‘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?’谓‘柳下惠、少连,降志辱身矣,言中伦,行中虑,其斯而已矣,谓‘虞仲、夷逸,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朱敦儒《樵歌》中《蓦山溪词》:“高谈阔论,无可无不可,幸遇太平年,好时节清明初破。” 清·曹雪芹: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:“薛姨妈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,倒还易说。”


并列 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,指什么都可以。语出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”《红楼梦》57回:“薛姨妈是个~的人。”△多用于对事物没有一定选择方面。→依违两可。也作“无乎不可”。


【词语无可无不可】  成语:无可无不可汉语词典:无可无不可

猜你喜欢

  • 磻溪心迹

    源见“渭滨垂钓”。指以隐求仕的心愿。唐司空图《漫书》诗之五:“一种老人能算度,磻溪心迹愧商颜。”

  • 出将入相

    即才兼文武,作战时可以为将,太平时可以为相。这是唐人对李靖的评价。李靖(571-649年),本名药师,雍州三原(今陕西三原东北)人。隋末,为马邑郡丞,随唐高祖李渊起兵,在统一中国和抵御突厥进犯的战斗中

  • 十年磨剑

    唐贾岛《剑客》诗: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今日把似君,谁为不平事?”后因以“十年磨剑”比喻多年刻苦磨炼。清朱彝尊《解珮令.自题词集》词:“十年磨剑,五陵结客,把平生涕泪都飘尽。”偏正 比喻长期刻苦磨

  • 卖药不二价

    源见“韩康卖药”。谓品德高尚。唐王维《郑霍二山人》诗:“卖药不二价,著书盈万言。”

  • 孟嘉落帽

    形容才子文思敏捷,举止洒脱。孟嘉,字万年,江夏(今河南信阳市东北)人。少时即已知名,为桓温参军。很受器重。桓温在龙山设宴,手下僚属将佐毕至,此时,一阵风吹落了孟嘉的帽子,他竟没有觉察。桓温让左右的人不

  • 海禽心不怿

    源见“鲁禽情”。比喻违背本情,事与愿违。唐刘禹锡《游桃源》诗:“广乐虽交奏,海禽心不怿。”

  • 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

    参见: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见“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”。陶铸《崇高的理想》:“‘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’,在开始的时候,就得有个算盘,才不致‘~’。”【词语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】  成语: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汉语大

  • 莽大夫

    宋朱熹《通鉴纲目.汉纪》:“戊寅五年,莽大夫扬雄死。”扬雄本仕汉,王莽篡汉称帝后,雄转而仕莽为大夫。后因以“莽大夫”喻斥变节者。清戴名世《读〈扬雄传〉》:“《离骚》可反,而莽大夫亦可为矣。”顾徐《咏古

  • 金奴

    谓铁制的烛台。宋代陶榖《清异录.器具.乌舅金奴》:“江南烈祖素俭,寝殿烛不用脂蜡,灌以乌柏子油,但呼‘乌舅’。案上捧烛铁人,高尺五,云是杨氏时马厩中物。一日黄昏时,急须烛,唤小黄门,掇过我金奴来。左右

  • 六衣

    《周礼.天官.内司服》:“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:祎衣、揄狄、阙狄、鞠衣、展衣、缘衣,素沙。”周朝时,王后有六种服饰,称六衣,其分别为祭服(祎衣、揄狄、阙狄)、告桑之服(鞠衣)、朝服(展衣)和便服(缘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