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有眼不识泰山

有眼不识泰山

晋.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

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。后因以“有眼不识泰山”用为浅陋无知,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。

明.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
主谓比喻地位高本领大的人就在眼前却认不出来。语本《文子·九守》:“夫目察秋毫之末者,耳不闻雷霆之声;耳调金玉之声者,目不见太山之形。”太山,即泰山。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觅真》:“元来是你令兄,正是~。”△贬义。指人见识浅陋;也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话。→有眼无珠 有眼无瞳 有眼如盲 有眼不识荆山玉 ↔独具慧眼


解释比喻见闻浅陋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常用作向对方赔礼道歉,自责礼貌不周或多有冒犯的客套话。

出处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,说道:‘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’”

水浒传》第二回讲,北宋哲宗时,高俅凭借自己球踢得好,结识了端王。哲宗死后,端王继位为皇帝,即宋徽宗。随后,高俅即被徽宗重用为殿帅府太尉,执掌起朝廷大权。王进当时正担任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,但他父亲以前得罪过浪迹街头时的无赖高俅。高俅掌权以后,马上开始报复王进。王进一看情况不妙,设计骗开两个监守的人,带着老母亲连夜逃走,准备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。

逃离东京一月有余,一天,眼看离延安不远了,母子两个一高兴,错过了住宿的地方,于是借宿到了九纹龙史进的家里。由于当晚母亲心痛病发作,王进只好暂时住了下来。有一天,史进正在练武,王进看到后禁不住说:“这棒练得还不错,只是还不算真功夫,赢不了真好汉。”史进不服,坚决要和王进比个高下,却被王进一棒打翻。史进马上跪地拜师,史进的父亲史太公也马上备办酒席,礼请王进母子。席间,史太公起身劝酒,说:“师父本领如此高强,一定是个教头,儿子史进年纪小见识浅,不知道您本领出众。”

后来王进为感谢史太公、史进父子对自己和母亲的照顾,就在史家庄呆了半年,将自己的平生绝学传授给了史进。史进后来入伙梁山泊,成为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。

近义有眼无珠

例句

小熊看见衣着光鲜的人就点头哈腰,看见衣着普通的人就爱理不理一天,祖师爷驾到,却因为穿得不好,被他拒之门外,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


【词语有眼不识泰山】  成语:有眼不识泰山汉语词典:有眼不识泰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歌四起

    同“楚歌四合”。元马致远《庆东原.叹世》曲之二:“帐前滴尽英雄泪,楚歌四起,乌骓漫嘶。”见“楚歌四合”。元·马致远《庆东原·叹世》:“帐前滴尽英雄泪,~,乌骓漫嘶。”【词语楚歌四起】  成语:楚歌四起

  • 卢前王后

    卢指卢照邻,王指王勃。初唐时,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四人,以文词扬名海内,时人称之为“王杨卢骆”,亦号为“四杰”。但杨炯对这排列却不大满意,自言“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”后遂以此典比喻文人的名次排比

  • 昼锦

    ①衣绣昼行【词语昼锦】   汉语大词典:昼锦

  • 剪翎送笼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三东汉.祢正平(衡)《鹦鹉赋》:“尔乃归穷委命,离群丧侣,闭以雕笼,剪其翎羽。”东汉名士祢衡在《鹦鹉赋》中,以鹦鹉被剪去翅膀,关在笼中比喻处于困境。后遂用为陷入困境之典。唐.韩愈《调张籍》

  • 磐石之安

    见“盘石之安”。《三国演义》77回:“其有一计,令西蜀之兵不犯东吴,荆州如~。”【词语磐石之安】  成语:磐石之安汉语大词典:磐石之安

  • 凭城借一

    同“背城借一”。《宋书.袁淑传》:“负塞残孽,阻山烬党,收险窃命,凭城借一,则当因威席卷,乘机芟剿。”见“背城借一”。《宋书·袁淑传》:“负塞残孽,阻山烬党,收险窃命,~,则当因威席卷,乘机芟剿。”【

  • 钓鳌客

    源见“龙伯钓鳌”。又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.狂谲》:“王严光颇有文才而性卓诡,既无所达,自称‘钓鳌客’,巡历郡县,求麻铁之资,云造钓具。”后蜀何光远《鉴诫录.钓巨鳌》:“会昌四年,李相公 绅节镇淮南日……

  • 见智见仁

    同“见仁见智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《易》道广大,无所不包,见智见仁,理原一贯。”见“见仁见智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《易》道广大,无所不包,~,理原一贯。”

  • 伐棠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谓大臣未能如召伯之建功立业,以至国灭身亡。清魏源《定军山诸葛武侯祠》诗:“垂李缅郑国,伐棠咏江 汉。”【词语伐棠】   汉语大词典:伐棠

  • 击节叹赏

    晋.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巴姬弹弦,汉女击节。”五代.后晋.刘昫等《旧唐书.封伦传》:“(扬)素负贵恃才,多所凌侮,惟击赏伦。”节:一种竹编乐器,可以击之成声,起表示音乐节奏的拍子的作用,引申为节拍。击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