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朝不及夕

朝不及夕

又作“朝不保夕”、“朝不谋夕”、“朝不虑夕”。朝(zhāo招):早晨。不及:不到。夕:傍晚。指早晨都顾不到傍晚,常用以形容人民生活的困苦,或指遭遇的艰难。多尔衮(1612-1650年),姓爱新觉罗,名多尔衮,曾随清太宗皇太极出征,屡次建功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,进封睿(puì锐)亲王,参与朝政,颇受依重。崇德八年(1643年),清太宗爱新觉罗·皇太极死,诸王争夺皇位,多尔衮审时度势,拥立幼侄爱新觉罗·福临继清帝位,即顺治帝。多尔衮以皇叔摄政(代皇帝处理政事)掌权。顺治元年(1644年),他被授奉命大将军,统率清军入山海关,在明降将吴三桂引导与配合下,击退李自成农民军,进驻燕京(今北京市)。后多尔衮下令,略称:以前明朝政治制度的弊病,以加派税收这一项最是重要。除供给辽东作战饷银之外,又有内地剿战的饷银,还有明兵训练的饷银,增加几倍并超过正常征收赋税的供给,预征辽饷、剿饷、练饷三饷的银两,远的超过二十年,近的也超过十几年,全国民众被剥削得穷困饥饿哀号,连早晨都顾不到晚上了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218《诸王传四·睿忠亲王多尔衮传》9026页:“前朝弊政,莫如加派,辽饷之外,复有剿饷、练饷,数倍正供,远者二十年,近者十余年,天下嗷嗷(áo áo敖敖,哀号连声),朝不及夕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卷2:“迨至湖南,则更流徙丐贷,朝不谋夕,遂以牛肉白酒,一醉饱而殁。” 孙中山《民族主义·五讲》:“故中国现在受列强的政治压迫,是朝不保夕的。” 章炳麟《驳革命驳议》:“大地风云,朝不谋夕。” 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:“楚囚相对,岌岌顾影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

主谓 及,顾及。早晨不能顾及晚上。形容处境困难、危急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:“敝邑之急,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情况不好方面。→朝不谋夕


【词语朝不及夕】  成语:朝不及夕汉语词典:朝不及夕

猜你喜欢

  • 试弦歌

    源见“武城弦”。谓任地方官。宋洪迈《容斋随笔.李太白》:“阳冰试弦歌于当涂,公疾亟,草稿万卷,手集未修,枕上受简,俾为序。”【词语试弦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试弦歌

  • 倒绷孩

    同“倒绷孩儿”。宋周必大《答胡仲成》诗:“惟有诗情不如昔,旁观抚掌倒绷孩。”

  • 黄金台下客

    宋.恭帝《在燕京作》:“寄语林和靖,梅花几度开?黄金台下客,应是不归来。”(原诗见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,标题为《宋诗纪事》所加)赵显(xiǎn)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,他被元人俘虏到大都,怀念临安而作此

  • 枘凿方圆

    同“方枘圆凿”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弃官就辟》:“一官寥落误儒绅,枘凿方圆迕世情。”主谓 枘,榫头。凿,卯眼。方榫头,圆卯眼,不能契合。比喻格格不入,互不相容。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弃官就辟》:“一官寥

  • 一曲杜韦娘

    源见“司空见惯”。比喻席上闻歌的惆怅共鸣之情。宋 谢薖《菩萨蛮.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》词之三:“一曲《杜韦娘》,有人空断肠。”

  • 疏受意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指功遂身退之意。宋苏轼《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》:“东海莫怀疏受意,西风幸免庾公尘。”

  • 班姬扇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喻指失宠者或废弃之物。前蜀韦庄《同旧韵》:“簟委班姬扇,蝉悲蔡琰琴。”清 许光治《水仙子》曲:“拚不弃班姬扇,怕重张河朔筵。”亦用指团扇。宋杨亿《苦热》诗:“已裁圆月班姬扇,更换轻云

  • 仰承鼻息

    见“仰人鼻息”。《官场现形记》48回:“回省之后,不特通省印委人员~,就是抚台,因为从前历次承过他的情,不免诸事都请教他,有时还让他三分。”【词语仰承鼻息】  成语:仰承鼻息

  • 春风桃李

    春天的和风里桃花李花盛开。也比喻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。唐.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。”偏正 春风吹拂下桃花李花盛开。也比喻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。于右任《武功城外》:“朔漠冰霜苏

  • 羹墙

    源见“羹墙见尧”。谓追念先辈。宋李纲《邀说十议.议修德》:“思宗社之危,而不忘之于寤寐;念父兄之辱,而欲见之于羹墙。”清顾炎武《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》之一:“因思千古同昏旦,几席羹墙尚宛然。”羹 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