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桑林祷雨

桑林祷雨

墨子.兼爱下》:“汤(商朝开国之君,名履)曰:‘惟小子(汤自卑称)履,敢用玄牡(玄牡,黑色的公牛。汤为天子,祭祀当用太牢,黑色的公牛就是做为太牢的牺牲),告于上天后(指皇天后土)曰:“今天大旱,即当朕身履(朕,国君皇帝自称。天大旱是上天惩罚罪孽,其罪应由履一人承担),未知得罪于上下(指不知怎样得罪了天地),有善不敢蔽(隐瞒),有罪不敢赦,简(简同阅,指鉴察善恶)在帝(上帝)心,万方有罪,即当朕身,朕身有罪,无及万方。”’即此言汤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,以祠(同词)说于上帝鬼神。……”

又《吕氏春秋.顺民》:“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,天大旱,五年不收。汤乃以身祷于桑林(古代传说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),曰:‘余一人有罪,无及万夫;万夫有罪,在余一人,无以一人不敏(不材)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。’于是剪其发,?(音同郦。?,砥也;或以为是磨字之误)其手,以身为牺牲,用祈福于上帝,民乃甚悦,雨乃大至。”

此事又之《尸子》,《淮南子》之“修务”、“主术”,《论衡》之“感虚”、“明雩”,《帝王世纪》,《搜神记》卷八。

古人相信“天人感应”,为了宣扬德政,把某些“善行”,说成是能够感动上天的伟力。汤以六事自责,“桑林祷雨”即其一例。汉.王充,在《论衡》一书中,指出:“天之运气(即自然变化的规律),非政所致。”“时当自然,虽雩祭请求,终无补益。”这就是说,天道的变化,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发生发展的。单凭人的乞求而达到改变天道的某种目的是不可能的。

旧以“桑林祷雨”用为颂扬贤君德行的典故。《淮南子.修务训》:“是故禹之为水,以身解于阳盱之河;汤旱,以身祷于桑山之林。”


偏正 祷天降雨在桑林间举行。指商汤扮作祭天的牺牲,为民求雨。借喻垂千古的为官德政。语本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汤之时,七年旱,以身祷于桑林之际,而四海之云凑,千里之雨至。”△褒义。用于颂扬为民排忧解难的官员。→生佛万家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楼去梯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刘表长子琦,亦深器亮。表受后妻之言,爱少子琮,不悦于琦。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,亮辄拒塞,未与处画。琦乃将亮游观后园,共上高楼。饮宴之间,令人去梯,因谓亮曰:‘今日上不至天

  • 井坎

    源见“井蛙”。浅井,废井。喻指很小的活动范围,狭隘的见闻。宋王令《闻太学议》诗:“鮞虾陷井坎,莫与江海争。”【词语井坎】   汉语大词典:井坎

  • 靖难

    明初,燕王朱棣以“靖(jing敬)难”为名而发动的争夺皇位的战争。明太祖(即朱元璋,年号洪武,1368-1398年在位)为加强皇权,分封诸子为王。北边各王握有兵权,势力更大。惠帝(太祖孙朱允炆,年号建

  • 白发潘郎

    源见“潘安白发”。喻指愁生白发的失意者。宋史达祖《夜行船.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》词:“白发潘郎宽沈带。怕看山、忆它眉黛。”

  • 釜鱼

    同“釜中之鱼”。明张煌言《闽南行》:“不数年间杀运回,汉人复炽胡人灭;区区阱兽与釜鱼,天戈所指应无敌。”【词语釜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釜鱼

  • 廊庙才

    借指能治国安邦的贤才。唐白居易《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》: “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才,的不能匡君辅国活生民。” 参见:○廊庙器【词语廊庙才】   汉语大词典:廊庙才

  • 克嗣良裘

    同“克绍箕裘”。唐 何延之《兰亭始末记》:“右军亦自爱重此书,留付子孙。传至七代孙智永……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,俗号永禅师。禅师克嗣良裘,精勤此业,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。”见“克绍箕裘”。【词语克嗣良裘】

  • 什袭而藏

    把物品层层裹藏。语出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引《阚子》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宝。周客闻而观焉。主人斋七日,端冕玄服以发宝,革匮十重,缇巾十袭。客见之,掩口而笑曰:‘此特燕石也,其与瓦甓不

  • 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

    在高位者聚敛财富,老百姓就会离心;在高位者散财乐施,老百姓就会靠拢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“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”郑玄注:“上贪于利,则下人侵畔。”清.陆世仪《复社纪略》卷三

  • 金人梦

    《后汉书.西域传.天竺传》:“世传明帝梦见金人,长大,顶有光明,以问群臣。或曰:‘西方有神,名曰佛,其形长丈六尺而金黄色。’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,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。”《后汉书》中记载,传说汉明帝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