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桓玄寒具油

桓玄寒具油

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》:“桓玄好蓄法书名画,客至,常出而观。客食寒具,油污其画,后遂不设寒具。”此事唐李绰尚书故实》亦载。后因以“桓玄寒具油”指名字画上因观赏的人多而留下污迹。宋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。”


【典源】 南朝宋·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桓玄好蓄法书名画,客至,常出而观。客食寒具,油污其画,后遂不设寒具。”唐·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桓玄尝盛具法书名画,请客观之。客有食寒具,不濯手而执书画,因有涴,玄不怿,自是会客不设寒具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桓玄爱好收藏法书名画,有客人来,常取出让人观赏。有个客人吃完寒具 (一种油炸食品) 后,没有洗手就去拿书画,结果沾上油迹,桓玄很不高兴,再来客便不摆出寒具来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观赏书画。

【典形】 寒具触、寒具污、桓玄寒具油、客无寒具手、沾寒具。

【示例】

〔寒具触〕 清·唐孙华《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》:“萧疏宛觉商飙生,珍惜休教寒具触。”

〔寒具污〕 清·钱谦益《石田翁画奚川八景图歌》:“收藏岂乏牙签插,爱惜宁将寒具污。”

〔桓玄寒具油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。”

〔客无寒具手〕 宋·陆游 《西窗》:“看画客无寒具手,论书僧有折钗评。”

〔沾寒具〕 清·唐孙华《和同年狄向涛太史园居》:“书画任摩挲,但勿沾寒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台玉阙

    旧题汉.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:“昆仑山三角。……其一角正东,名曰昆仑宫,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,地方千里,城上安金台五所,玉楼十二所。其北户山承渊山,又有墉城,金台玉楼,相鲜如流……西王母之所治也。”“

  • 萤牖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称简陋的读书处。唐顾云《上池州卫郎中启》:“数间萤牖,犹存于去兽江边;一叶渔舟,尚系于还珠岸下。”

  • 竹林会

    同“竹林游”。唐李峤《饯骆》诗之二:“人追竹林会,酒献菊花秋。”唐储光羲《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》:“超超青云器,婉婉竹林会。”

  • 冰释

    源见“涣然冰释”。比喻疑问、隔阂、误会等完全消除。唐张说《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》:“十四通五经大旨,百家之言,先儒未论,一览冰释。”【词语冰释】   汉语大词典:冰释

  • 门前雀罗张

    同“门可罗雀”。唐白居易《寓意》诗之一:“宾客亦已散,门前雀罗张。”

  • 过车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谓过墓致祭或致敬。宋王十朋《刘府君挽词》之二:“剡水凄凉回棹速,毌丘恸哭过车凶。发扬门户胜他族,深羡公家有蔡邕。”清陈确《雒蜀论》:“尔日京师为之罢市,无不鬻衣以致奠,巷哭以过车。”

  • 莱子承欢

    同“老莱娱亲”。清 虞名《指南公.举义》:“悲温生绝裾不犹,惭莱子承欢弗久。”

  • 陶潜米

    源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指微薄的官俸。宋王禹偁《惠山寺留题》诗:“好抛此日陶潜米,学煮当年陆羽茶。”

  • 山简倒载

    同“山公倒载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陈遵投辖,山简倒载。”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山季伦(简) 为荆州,时出酣畅。人为之歌曰:‘山公时一醉,径造高阳池。日莫(暮) 倒载归,茗艼无所知,复能乘骏马,

  • 剉荐供马

    源见“剪发待宾”。称扬妇人贤明。《隋唐演义》四回:“只他母亲宁夫人,他娘子张氏,也都有截发留宾、剉荐供马的气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