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楚宗之狱

楚宗之狱

明万历朝为查勘真假楚王而形成的党争案件。明穆宗隆庆五年(1571年),封藩于湖北武昌的楚恭王朱英死后,宫女胡氏为朱英生下了一对孪生子华奎、华壁。神宗八年(1580年),华奎继承了楚王的爵位,华壁受封为宣化王。三十一年(1603年)二月,楚宗人华越(dī低)派人上告,说华奎是假王,并说华奎与华壁都不是楚恭王的儿子,华奎是恭王妃的哥哥王如言的儿子,华壁是王妃的族人王如綍(fú弗)的家人王玉之子,又说华趆的妻子就是王如言的女儿,所以华趆很清楚地知道这件事。阁臣、浙党党魁沈一贯因为收下华奎重贿,就命令通政使沈子木不要上华趆的奏疏。过了一个多月,先上华奎弹动华越欺君罔上四条罪状的奏疏,事下礼部。华越闻讯入都,告通政使司截留奏疏不报和华奎行贿等事,楚宗室与名者29人。通政使司很害怕,沈子木就让华趆变换原奏疏的日期后奏上,旨并下礼部议处。东林党人署礼部尚书事郭正域力主查勘虚实,以定罪案,并以此为由,自内阁中逐出沈一贯。华奎恐惧而向郭正域行贿,遭到严厉拒绝。后抚、按行勘,都说没有佐证,廷议命令再行勘审,但议者各有不同的说法。沈一贯为打击东林党势力,使人弹劾郭正域,正域则以沈一贯指使沈子木匿疏不上、阻止查勘和华奎行贿等事,上疏争辩,沈一贯又诬正域私庇华趆。最后,神宗罢此事不问,郭正域因遭沈一贯等弹劾,罢职回到原籍,华趆犯诬陷罪被降为庶人(平民),被禁锢在凤阳(今属安徽),后来也得到释放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116《诸王列传一·楚王桢传》3572页:“三十一年,楚宗人华趆等言:‘华奎与弟宣化王华壁皆非恭王子。华奎乃恭王妃兄王如言子,抱养宫中。华壁则王如綍家人王玉子也。华趆妻,即如言女,知之悉。’礼部侍郎郭正域请行勘。大学士沈一贯右华奎,委抚、按讯,皆言伪王事无左验。……诸宗人赴都投揭。奉旨切责,罚禄、削爵有差。华趆坐诬告,降庶人,锢凤阳。”《明史·郭正域传》:“未几,华趆入都诉通政司邀截实封及华奎行贿状,楚宗与名者,凡29人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力相国

    宋.陶榖《清异录.风力相国》:“越公杨素专恣既久,包藏可畏,四方寒心,不敢直指,故以风力相国概之。”杨素身居宰相之职,专权妄为,天下人敢怒不敢言,故以“风力相国”形容他的势焰如疾风般凌厉逼人。后遂以此

  • 曲终奏雅

    《汉书.司马相如传赞》:“相如虽多虚辞滥说,然要归之于节俭,此亦诗之风(注:同讽)谏何异?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风一,犹骋(注:放任)郑卫之声(注:原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俗乐,后通指淫荡的乐歌或

  • 石尤

    同“石尤风”。明张煌言《答曹云霖监军书》:“弟栖迟沙关,几三月矣。金尽粟空……只得仍图北返。两番鼓棹,又为石尤留滞。”【词语石尤】   汉语大词典:石尤

  • 怀双橘

    同“怀橘”。清方文《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》:“遗母怀双橘,留宾剉束刍。”

  • 林宗重黄生

    《后汉书》卷五十三《黄宪传》:“郭林宗少游汝南,先过袁阆,不宿而退;进往从宪,累日方还。或以问林宗:‘奉高之器,譬诸氿滥,虽清而易挹。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’”东汉名士郭林宗

  • 阳云

    同“阳台”。南朝 齐谢朓《七夕赋》:“哂阳云于荆梦,赋《洛》篇于陈想。”唐李白《惜馀春赋》:“披卫情于淇水,结楚梦于阳云。”王琦注:“阳云台即阳台也。”【词语阳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阳云

  • 怀山襄陵

    同“怀襄”。前蜀杜光庭《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》:“流金烁石,汤德弥光;怀山襄陵,尧风益扇。”清王韬《中国自有常尊》:“有识者观之,不过如洪水之怀山襄陵,猛兽之咆哮击扑而已。”并列 指洪水汹涌奔腾直上

  • 箭在弦上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九七引北齐魏收《魏书》:“陈琳作檄,草成。呈太祖(曹操)。太祖先苦头风,是日疾发,卧读琳所作,翕然而起,曰:‘此愈我疾病。’太祖平邺,谓陈琳曰:‘君昔为本初(袁绍)作檄书,但罪孤而已,

  • 惟精惟一

    精:精研。一:专一。 要精研,要专一。 戒人勉学之辞。语出《书.大禹谟》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宋.范仲淹《与谢安定屯田书》:“吾儒之职,去先王之经,则茫乎无从矣。又岂暇学人

  • 既立

    源见“而立岁”。指三十岁。明徐渭《自书小像赞一》:“吾生而肥,弱冠而羸不胜衣,既立而复渐以肥,乃至于若斯图之痴痴也。”【词语既立】   汉语大词典:既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