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欲盖弥彰

欲盖弥彰

原作“欲盖而名章”。形容企图掩盖事实真象,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。公元前511年冬,同鲁国接壤的邾国大夫黑肱把他的封地滥城献给鲁国。左丘明评论说,名义的不能不慎重就象这样:有时有了名义还不如没有名义。带了土地背叛,即使这个人低贱,也一定也要记载地名,以此来记载这个人,终于成为不义,不能磨灭。因此君子行动就想着礼,办事就想着义;不做图利而背礼的事,不做不合于义而内疚的事。有人求名而不加记载,有人想要掩盖反而记下了名子,这是对不义的惩罚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冬,邾黑肱以滥来奔,贱而书名,重地故也。君子曰:“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。夫有所有名,而不如其已。以地叛,虽贱,必书地,以名其人。终为不义,弗可灭已。是故君子动则思礼,行则思义,不为利回,不为义疚。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王应麟《困学记闻》卷六:“或欲盖而名章,如赵盾伪出奔,崔杼杀太史,将以盖弑君之恶,而其恶益著焉。” 清·王夫之《宋论·太宗》:“然则欲盖弥章之心见矣。”


并列 弥,更加;彰,显著。本指想隐名埋姓,反而名声更大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后谓想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,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。胡山源《散花寺》:“现在,她写了那一纸,又写这一纸,她不是~是什么!”△原为褒义,后为贬义。→此地无银三百两 ↔文过饰非。 也作“欲盖而彰”。


【词语欲盖弥彰】  成语:欲盖弥彰汉语词典:欲盖弥彰

猜你喜欢

  • 渭泾

    源见“泾渭分明”。借指清浊高下。清龚自珍《题鹭津上人书册》诗:“圭峰 慈云各一偈,台宗贤宗无渭 泾。”【词语渭泾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泾

  • 树稼

    参见:凝霜木稼【词语树稼】   汉语大词典:树稼

  • 子夏索居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。曾子吊之……子夏投其杖而拜,曰:‘吾过矣,吾过矣。吾离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’”子夏名叫卜商,是孔子的学生。他的儿子死了,他哭瞎了眼,因心情抑郁悲伤,他曾长期离群

  • 太丘道广

    同“太丘道”。柳亚子《燕子龛遗诗序》:“君谓亚子 太丘道广,将谓举世尽贤者。”主谓 太丘,东汉陈寔,曾为太丘长。道广,交游甚广。交游广泛。语出《后汉书·许劭传》:“邵尝到颍川,多长者之游,唯不候陈寔…

  • 别有天地

    省作“别有天”。另有一番境界。也形容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引人入胜。唐代李白《山中问答》诗: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窅( ㄧㄠˇ yǎo 咬):所见深远的样

  • 觞咏

    源见“兰亭会”。谓饮酒赋诗。唐韩愈《人日城南登高》诗:“令征前事为,觞咏新诗送。”清钮琇《觚賸续编.桃花园》:“有桃园十二亩,中坎小池,外环幽竹,春时花光灿照两岸,日与诸名人觞咏其中。”【词语觞咏】 

  • 击金

    《吕氏春秋》卷十七《慎势》:“有金鼓所以一耳。”高诱注:“金,钟也;击金则退,击鼓则进。”据《吕氏春秋》载;古时作战,以鼓、金乐器的声为号令。击鼓进,击金退。是兵家指挥战斗进退之声,后因以用为进退、胜

  • 葛洪尸解

    《晋书》卷七十二《葛洪传》:“葛洪字稚川,丹阳句容人也……尤好神仙导养之法。从祖玄,吴时学道得仙,号曰葛仙公,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。洪就隐学,悉得其法焉。”“自号抱扑子,因以名书。”“洪坐至日中,兀

  • 江夏姿

    《后汉书.黄香传》:“黄香字文彊,江夏安陆人也。年九岁,失母……年十二,太守刘护闻而召之,署门下孝子,甚见爱敬。香家贫,内无仆妾,躬执苦勤,尽心奉养。遂博学经典,究精道术,能文章,京师号曰:‘天下无双

  • 雁塔高题

    同“雁塔题名”。宋葛立方《减字木兰花.四侄过省候廷试席上作》词:“雁塔高题,玉季巍科尚觉低。”